舒同启功:跨越时代的书法绝响

“舒同的圈,启功的棍”,这一俗语乍听之下,似乎仅捕捉到了两位书法大家外在笔法的独特表象,却如雾里看花,未能触及他们书法艺术那深邃而璀璨的核心。实际上,无论是以灵动圈笔见长的舒同,还是凭借挺拔棍势闻名的启功,皆是书法领域中登峰造极的宗师级人物,其艺术造诣之深厚,令人由衷钦佩,不服不行。

舒同与启功,这两位当代书坛的巨擘,完全有资格与历代书法大师并肩而立,在书法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尤其是舒同所独创的“舒同体”,宛如一颗经过岁月精心打磨的宝石,随着时间的缓缓流淌,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艺术定位愈发清晰而明确。

“舒同体”又被赞誉为“七分半体”,这其中的“半体”,源自何绍基那别具一格的“烧鸡体”。初闻此名,或许会让人觉得新奇有趣,但当你真正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何绍基的字迹时,便会惊觉在“舒同体”中,“烧鸡体”的元素所占分量极重。那独特的笔意、灵动的线条,仿佛是舒同从何绍基书法精髓中精心提炼而出,又巧妙地融入自身创作,使得“烧鸡体”的韵味在“舒同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极为显著。

在中国书法史上,还有一位以独特字体闻名的人物——郑板桥。他所创的“六分半体”,以隶书成分尤为突出,堪称隶楷交融的奇妙混合体。然而,细细探究便会发现,郑板桥字体中那所谓的“半分”特色,并未得到充分而鲜明的展现,更像是隐匿于整体风格之下,难以被清晰捕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舒同,他凭借着深厚的书法功底与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将“半分”的独特韵味完美且明显地呈现出来。这看似简单的一点,实则蕴含着无尽的艰辛与挑战,绝非一般书法家所能企及。它需要创作者对书法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精湛的技艺以及独特的审美眼光,更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与突破。

舒同,正是这样一位在书法艺术道路上不断攀登高峰的勇者。他以笔为剑,以墨为魂,在书法的天地里纵横驰骋,创造出了独属于他的艺术辉煌。他的“舒同体”,不仅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在传统基础上的一次大胆创新与突破,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