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面不寒,春雨润物无声;教育无处不在,故事时时发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确,家访在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今天要讲的教育故事就与家访有关。
晨练偶遇
那是一个暑假的早晨,我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到河边晨练,返程的时候,突然听到大女儿对着妹妹一声咋呼:“别看!辣眼睛!”我抬头观看,原来在河边的长椅上,有一对小情侣在卿卿我我。定睛一瞧,竟然是我班的一个女生和邻班的一个男生!这时两人也看见了我,本来挨在一起的身体马上弹开。女孩讪讪地跟我打招呼,红着脸怯怯的试图解释。
两个上初中的,满脸稚气的孩子,有对异性的喜欢的心思,我可以接受,但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勾肩搭背,我还真有点接受不了。
接下来我该怎么办?我的脑子也在飞快的旋转着,想去指责批评,但马上又控制住了自己:话说重了,在大庭广众之下会不会太伤他们的自尊?话说轻了,对他们出格行为有没有震慑力?又没有家长在场,话说不合适,会不会适得其反?犹豫了半分钟,我拿定主意,只是提醒了一句:锻炼完了就赶紧回家吧。然后快步地从他们身边走了过去。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毕竟假期还有这么长,如果不干预,他们会不会继续发展?如果干预,最合适的方法是什么?思前想后,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家访。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早恋问题给学生、给家长分析清楚,并能根据父母和孩子的反应,随时作出方法调整。
家访进行
为了家访顺利地进行,我也做足了功课:先跟男孩的班主任取得了联系,跟他沟通了这件事,并了解了男孩的基本情况,又调出了女孩父母的留档的详细信息,结合平时的交流沟通,对父母的接受能力做出了一个初步的评估判断。我预设了种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并向更有经验的班主任请教应对方法。最后,跟孩子的父母预约了家访的时间,但并没有把家访的目的给父母挑明,只是说想到家里去看看。
女孩看见我去家里又惊又怕,连招呼都打得语无伦次,我拉着她的手安慰道:“老班想看看你假期的计划落实得怎样,寒假作业完成了多少,你不用紧张,带我去你的房间看看吧?”
为了消除她的紧张和恐惧,我先问了问她假期的计划及落实情况,还跟她谈学习中的得与失,谈她性格中的优缺点,谈交友之道,甚至谈到青春期的小秘密,渐渐地她的害怕和戒备被我打消,我趁机把话题引到了早晨看到的一幕上,她不再辩解,也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说了自己面对男生追求时的困惑与迷茫,面对异性的吸引力时的好奇与矛盾,面对内心蠢蠢欲动的小火花时的不知所措,面对同学们毫不避讳、兴奋炫耀时的盲从......从她的话里,我能感受到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正确处理,更别谈理性对待。于是,我就从女孩子首先应该修炼自己、保护自己的角度,给了她几点建议,引导她摆正态度,正确处理这份感情。
从跟小姑娘的交流中我还发现,在女孩子青春期的教育上,家长是没有作为的。于是我又跟孩子的父母进行了长谈,我先平静地叙述了我的发现及我跟孩子的谈话内容,提醒他们理性对待;建议他们在对女孩子的教育中做到正确引导,细心呵护,特别提醒他们不能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忽略对青春期的孩子的关注及关爱。
因为前边的铺垫引导都比较到位,孩子的父母也能坦然面对事实,小姑娘也主动地向父母承认了错误,并做了保证。随后我们共同商定了孩子接下来的学习及成长的计划,让孩子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落实的方法,也让家长有了陪伴督促的动力。
临走的时候,看到孩子及家长脸上的释然与笑容,我再次认识到:家访有着其他教育手段所没有的优势,也是家校沟通不可替代的手段。
反思跟进
虽然偶遇的“早恋事件”通过这次家访得到圆满解决,但我并没有就此止步。反思处理过程,我意识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能都需要这样的教育和指导。面对青春期孩子们的朦朦胧胧的爱,家长羞于开口,老师不够重视,而在他们自己的圈子中所接触到的不良信息,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错误的引导和示范。所以,我觉得我的爱情教育课该提前开始了。
经过暑假的充分酝酿和准备,我在新学期之初,逐步地推进我的爱情教育课:我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孩子们对早恋的看法、态度、处理方法等,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明显可以看出他们的好奇、矛盾、不知所措,甚至大胆尝试的心态。面对青春期的朦胧的爱,他们还真是一群菜鸟!于是那个学期我开展了系列班会课,比如:《内外兼修——做明媚、优雅、高贵的女子》、《青春精彩——男神修炼记》、《真爱并非运气 被爱是种实力》等,从自我认知、自我修炼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爱,理解爱,反思爱,学会爱,把原来遮遮掩掩的东西放到课堂上来讨论、分析、商量,寻找应对的方法和措施,孩子们获益匪浅。
随后的家长会上,关于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我又进行了专门的指导,让家长学会理解、尊重孩子们的“爱情”,学会跟他们平等交流,学会用智慧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学会用耐心陪伴孩子成长......
一次偶遇,引出一次家访;家访后的总结反思,引出爱情教育课和家庭教育指导课,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家校与孩子三方形成合力,解决了孩子们青春期的早恋问题。我相信这些即使不能完全阻止早恋的发生,至少也让孩子们有了正确的爱情观,学会了爱。
不是尾声
反思永不止步,教育没有尾声。
反观这一解决早恋问题的过程,以及最终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我对家访的“神奇”效果又有了新的认识:通过一次家访,解决一个学生和他们家庭的教育问题是幸运;通过一次家访发现一类问题,进而反思、总结,为一群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带来成长的引导和家庭教育的建议,更是功德一件。
这次意想不到的家访尝试,被我取名为“家访+”,即以家访为主要手段,结合其他的教育方法,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之后,我越来越重视家访,也越来越注重反思总结,并把感悟灵活地运用于班级管理中。在此后的工作中,我还利用它解决了其他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青春期遇到更年期”的家庭矛盾问题、因低效学习引发家庭矛盾的问题、因沉迷电子游戏引发家庭矛盾的问题等。
有反思就有成长,有创新就有收获,在处理一些特殊问题时,我还尝试新的家访形式:带着其他任课老师去家访,带着其他学生去家访,带着教育书籍去家访,也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实践、思考、总结的多了,对家访也就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家访不仅是雪中送炭,也可以是虚心向学。比如有目的地去成绩好、习惯好、人品好的“三好”学生家里去家访,跟家长讨论请教家庭教育的经验,辅助班级管理。
二、要提前做好准备。要备学生,熟悉了解学生情况;要备家长,尽可能地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特点;要背内容,明确家访的目的,甚至在心里列好交流提纲,以便能思路清晰、从容不迫、有的放矢。
三、要态度诚恳、体现关爱。交流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冷静和谦虚,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优点或点滴进步,提出合理化建议,鼓励他们扬长补短,使家长和学生感受到真诚与关爱,在愉悦中接受意见。
四、要注重学习、开发智慧。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层出不穷、变化多端,只凭老经验老方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要不断学习,开发智慧,让自己的“一桶水”成为“活水”,灵活有效地处理问题。
家访是一条温暖灵魂的道路,愿老师们都能带着真诚和关爱在这条道路上播种、耕耘,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经过的行人闻得花香,感受温暖,充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