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7坚持百日写作,第66天。
J
自4280100目标确定以来,现已六十多天了,期间围绕着目标一直在用力努力,收获是有的,但不是现在盘点,今天我重点想说说关于计划。
围绕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一丝不苟的执行,确保在预定时间内达到预期标准,这是我们实现目标通常所用的办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计划的制定和落实两个环节。在制定计划环节,考较的是个人围绕既定目标充分科学使用资源的能力,其中涉及将可调配的资源与时间、方法、步骤合理的结合,确保有可行性并行之有效;而落实计划环节,考较的则是对资源的使用能力,包括时间的管理、步骤的压茬推进,以及方法上的适时复盘和自我激励等。
G
一个计划有用与否不光是看按照这个计划落实最终是否能实现目标,而是要看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实现目标。举个例子,当我将目标定为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时,按照A计划需要50年,按照B计划只需要10年,那么当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哪个计划更合适我们呢?我想B计划将会更有吸引力,毕竟如果我们真的能活到足够长时间的话,这个目标也会自然而然实现,但是我们真的能等那么久吗?所以,对计划的评判,所需时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评判要素。
另外,对于不同的计划,操作性是其另一个重要的评判要素。还是按照上述的例子,如果需要50年的A计划,每天只需我们为完成计划投入8小时,而B计划则需每天投入近20小时,那么两个计划哪个计划更具有操作性就一目了然了,对缺乏操作性的计划,即便它在某个方面可能占优,但我们还是不能将其列为可实施计划,毕竟不具有操作性的计划,说的好听点是纸上谈兵,实则只是废纸一张。这里就牵扯到了计划的执行层面。
s
计划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用其指导行动,以确保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既定动作,这样瞄准目标,遵照计划安排的行动可以算上有效实践。当然这样靶向准确、方法有效、作用明显的行动应该算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更多时候即便我们有了周密的计划安排,有一丝不苟执行计划的决心和行动,但实际效果甚微的情况,也常常出现,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行动层面打了折扣,而是一句话在其中发挥了作用“计划赶不上变化”,
变什么?我们试想在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按照计划推进,会有什么发生改变。第一个,时间。匀速永远都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但我们做计划的时候往往容易在时间的安排上以匀速来把握,因为这样更利于对未来进行计划,可实际呢?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情况因具体的问题而普遍存在,时间安排上的不匹配,对行动指导上就会出现脱节;第二个,形势。我们做计划的时候基本是对当下所处形势是有一定了解的,但当我们在实际行动过程中,形势会随着逐渐靠进目标,而发生剧烈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如果在我们的计划中没能体现出来,则会对行动造成一定的被动,可要在计划伊始就把可能面临的形势尽数罗列预测,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否则这样的计划与天机都可以画等号了;第三个,迭代。这个迭代是指的行动人的成长升级。当在计划阶段,行动者是贴合自己的实际来做的计划,随着实践的推进,行动者会在其中因为行动的原因而得到及时的反馈,并可能因此有较大的成长出现迭代的情况。而这时的计划则和行动者的贴合度将降低。
X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我这里给出一个方案“适时调整”。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在实践中能获得成长,而计划不能,它需要我们的适时出面调整,才能始终如初的保持其指导行动的意义,这里我称之为成长型计划,它相较传统计划多了两个环节“评估”“修订”。如我们罗列马拉松训练计划时,我们会依此训练30天后身体素质方面有一定的提高,这时如果对现有身体进行细致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修订训练计划,那么这个计划的实际发挥作用将会更大。从现在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所谓的成长型计划,现实是已经完全可拿出来的。但作为我们个人,懂得“适时调整”而不以为的唯计划,是当先应该重点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