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那天我们老师跟我们讨论关于同性恋的问题时我就突然想到了柴静在《看见》里所描写的,我沉思了许久却无法将那段话重复出来,太久了于是乎忘了。

回到家把已经落满灰的书翻出来又细细的读上了一遍,和第一次读的感觉完全不同,对每个章节的印象程度也是不同的。怪不得有人说同一本书每次读都会读出不一样的感受。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高中,这本书刚出没多久我的一个同学就开始给我疯狂推荐这本书,还把她的书借给我了。在每天高强度的学习下偷得浮生半日闲便也是欢喜的,还记得我刚看完第一章就爱上了这本书再看一章便爱上了柴静。之后我就去书店买下了这本书,因为我觉得这是本好书应该要收藏。

还记得当时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比较有印象的是非典、同性恋还有未成年小偷这几个章节,而现在看到双城服毒的时候,我就停下了,可能是跟我看这一章时哭了有关也许是跟我写到一半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文章有关系的,看完之后满脑子都是双城服毒这章的内容,内心有很多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却什么也表达不出来,积在心里很是难受。

停了几天,便又继续看下去。在看时也似乎明白了三毛说的“因为年龄不同了,同样一本书每再看看,领悟的又是一番境界”。

不知是因为感触变深了,还是泪点的下降,看很多章节的时候会有泪水在眼里打转却久久不会落下。可能在高中时还不懂,现在才较为深刻明白柴静写时的感受,有太多东西是在我们平时生活中触碰不到的,却又真实存在的。不过现在看一些章节内心还是不会有波动,也许等我下次再读时便会有所理解和感悟了吧。

有人说柴静不去拍时政新闻,却去关心边缘人群,无非是为了耸动,吸引眼球。但是我却觉得每个人都在努力的生活,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不代表他们不重要,时政新闻有太多人去拍,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少。我们的社会也是由边缘群体组成的啊。

还记得我大一时,无意在图书馆翻到一本图册《镜头里的社会》是赵铁林先生的,里面拍的是社会的一些特殊群体。说实话我看了之后很是震惊,我从来不知道还有这样群体的存在,当时我默默的记下了他的名字还给书拍了照立下壮志以后一定要找他拜师。

结果在却在《看见》里看见了他,却得知了他09年去世的消息。虽然心中拜师的梦想破裂,但是拜师的目的才是我所追求的啊。

看完这本书说实话我是有当记者的冲动,柴静所描写的生活是我所喜欢的,但是我知道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就算我去当了记者也不一定会是她这样的生活。

这本书并没有用很华丽的语言来装饰故事,而用了简单直接的话语来讲述故事,反而更能直接抨击心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我突然想到。 我既然把写作当成一种学习了,就不能盲目去练习,至少该有个粗略的计划。 首先我一开始把写东西当成一...
    时光勿念阅读 822评论 2 0
  •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焦虑情绪,可能是最近压力大了,也可能是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好……很多种原因,也不是很清楚具体是哪一...
    f01996dfc4b8阅读 214评论 0 0
  • 相遇是一树花开,那朵朵盛放的嫣红,都是爱的期待。缜密的心思写满花间,片片都是心语呢喃。用心雕刻下每一缕馨...
    依之梦盈阅读 340评论 1 5
  • 我们从小成长就会被比较。被比较往往是组织和国家的需要,其实对于个人无益。个人只需要找到自己的不同让自己潜力不断被开...
    Snow聘谁阅读 527评论 0 1
  • 从前慢,早已远 以文为药,解风月毒瘤 熬煮一锅往事,苦味弥漫 稻草人,稻草人 守护的花田何时鲜花开满 春风披着夕阳...
    封城雪阅读 222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