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经济学家说:“懂得用知识的人最富有”,如此才能成为理财的赢家。
找到财富之路,你才能站在财富巅峰
你会怎样规划自己的财富之路呢?也许你会想到在公司里找一个好职位;或者自己经营一家店铺;开一个公司,独立创业;再者就是直接做职业经理人。但是,我们不妨想一想,那些有资金,但没有时间自己经营公司的人在干什么呢?做投资。他们虽然没有时间自己去经营公司,但是,可以找一个好的项目,请一大批人才帮他们经营,而他们只需要投入资金就可以了。所以,他们才是站在财富巅峰,最会赚钱的人。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就是这样的一位优秀的投资家。2001年《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上,他以三百二十三亿美元的资产位居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我们不妨看看他是如何发家的。
五岁时,巴菲特就在自家门前向路人兜售从祖父的杂货店里批发出来的口香糖和柠檬汁。六岁时,在与家人去郊外度假时,他用二十五美分买了六听可乐,然后在湖边以五美分一听的价格卖给游人。九岁时,他就知道通过收集瓶盖来了解哪一种品牌的软饮料生意最红火。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们到球场捡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0年,十岁的巴菲特随父亲去了纽约。在这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他被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的景象迷住了。一年后,这个少年便第一次做股票投资,他以每股三十八美元的价格买进了一种公用事业股票,不久,这只股票的价格就上升到四十美元,巴菲特将股票抛出。首次投资虽然赚得不多,却给他带来了无比的喜悦。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在没有确定自己的投资体系之前,他和绝大部分投资者一样做技术分析、听内幕消息。但是巴菲特从来就不是个盲从的人,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成了著名投资专家、证券分析学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学生。格雷厄姆是个不同寻常的人。他告诉巴菲特,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老是放在行情显示屏幕上,而应放到发行股票的公司那里。投资者应该了解的是公司的赢利、资产负债和未来前景,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或计算出一只股票的“真正价值”或“内在价值”。他告诫巴菲特对华尔街要当心,不要听信传闻。
1956年巴菲特建立了一个合伙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正式开始了他的职业投资生涯。那时,巴菲特并不跑出去,听最新的消息,他只是呆在奥马哈的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他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用这种方法他很快就得到了丰厚的利润。他的巴菲特公司第一年就集资五十万美元。合作者们分享3/4的利润,巴菲特自己保留余下的四分之一。第二年,巴菲特已经管理着五间小规模的公司,总资产有五十万美元,但投资收益率高达百分之十。1958年回报率更高达41%,到1959年末,由巴菲特管理的资产已经比原来合伙人的投资翻了一倍。1962年到1966年的五年中,他公司的业绩高出了道·琼斯工业指数二十到四十七个百分点,巴菲特合伙体投资回报较高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人找上门来,要求巴菲特管理他们的资产投资。到1966年,巴菲特管理的合伙资产已经超过了四千四百万美元。而巴菲特本人也在当年的《奥马哈先驱报》上获得“成功的投资业经营人”的名头。
当众人都对高科技公司趋之若鹜时,巴菲特仍然坚持其保守的价值观。他说他对两类股票不感兴趣,一类是公用事业股,理由是利润固定的行业从来不在他的投资范围之内。另一类是高科技公司股票,“我自己对这类公司捉摸不透。如果我不懂,我就不投资。”四十多年来,无论经济繁荣与否,巴菲特所持有的股票总体表现是出色的,它的平均收益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八点六,从未出现过年度亏损。即使是在上个世纪的亚洲金融风暴波及全球时,巴菲特仍然以其稳健的风格,成为全球投资者竞相仿效的楷模。
在巴菲特的事业生涯中我们看到,在投资领域,如果你要做出成绩,就一定要有独立而有效的运作方式,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和不感兴趣的领域不要去投资,能够看到最大的利益差价会在什么样的地方产生,并且不盲从于他人,这才是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应该具备的。
树立风险意识:理财不是简单的投资
作为个人和家庭,你如果想打理好自己的私人资本,首先就得树立起正确的理财观念。
作为投资者,你若想你的投资有本有息,那么这种投资伴随的将是较低的收益。你若想你的投资获得较高的回报,那么你将同时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
首先,理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个人和家庭以及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随着个人或家庭收入的提高或减少,日常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或减少。又比如年轻人身强体壮、头脑敏锐,又无后顾之忧,因此在私人资本的处置上,尽可放手一搏,做进攻型投资者。
对中年人而言,正处于事业和财富创造的收获期,但同时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不宜冒进,应做攻守兼备型投资者。
而人到老年,医疗健康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旺,但赚钱的能力已落入低谷,进入被动消费(日常生活消费、医疗保健消费)的高峰期,而保险公司的保险费越来越贵,甚至不予承保了。因此在投资上,应做防守型投资者。
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风险的承受能力来选择理财产品,不要随波逐流。
其次,遵循终身快乐理财原则。
如第一课所言,理财的终极目标是快乐,自由。即在个人和家庭经济生活中建立三个体系:一是与收入相对应的日常生活消费体系,做到合理消费。二是与个人和家庭环境相对应的避险体系,做到未雨绸缪。三是建立起与个人和家庭承受能力相对应的风险投资体系,学会掌握风险投资市场的运行规律,瞅准最佳时机投资,以追求私人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理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不可能一夜暴富。尤其是家庭理财,首要是保障资产的安全性,盈利性是第二位的。所谓“终身理财,终生有财”。
再次,全部投资工具都是一柄双刃剑,没有最好,也没有更好。
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任何一种投资工具,都有优劣两面。例如储蓄和国债,它的优点是投资安全,收益稳定;缺点是收益率太低,难以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压力。而股票的优点是收益回报率高,但同时也要承担投入资产大幅缩水的风险。
家庭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中,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避险工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保险、黄金、债券、外汇、房地产等等;一类为风险投资工具,包括股票、证券投资基金、期货、各种纪念币卡、古董字画、彩票等等。
因为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因此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最后,正确认识不可变风险与可变风险。
个人或家庭无论投资与否,都是有风险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即使你把所有的钱存进银行吃利息,这也是一种不可变的风险,也可以说是一种固定风险。因为通货膨胀必定会导致货币贬值。比如两年前猪肉不过四、五元一斤,而如今却是一、二十元一斤。最近粮油食品的上涨更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如果物价上涨指数超过了银行利率,那么存在银行里的钱就缩水了。
而将家庭节余的钱进行合理地投资,这种风险就转化成一种可变风险,或者说是可以控制的风险。只要投资得当,就可以化险为夷。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综合运用避险工具和风险投资工具的能力,在理财中出奇制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心理决定收益:整理财富要远离的误区
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人们通常更关注的是操作技巧,以及对市场基本面的详细分析,往往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投资失利而一蹶不振的投资者亦大有人在,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投资者们不可或缺的必备因素!
造成投资失败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点,投资者应当与以避免:
1.投机赌博心理
黄金鉴于其价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用来保值,投机就不适合了,投资者不可能在短期内利用它来牟取暴利,那种在股市上“快进快出”的操作,在这里是不适合的,而带着赌博心理进入金市就更不可取了,想在金市上一夜致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为金场注重的是长期投资,而不是一时的运气。
2.盲目跟风心理
盲目跟风是投资者在金市上常犯的一种错误,因为很多人都想当然的以为群众就是市场,这种跟随大家一起入市的投资者,永远只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匆忙的买入或卖出,根本得不到什么收获,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黄金价格很容易在群体跟风操作下出现市场力量失衡,进而导致剧烈的价格波动,造成大多数投资者的亏损,所以,投资者要有独立的投资意识,切忌不能随波逐流。
3.贪得无厌心理
对于投资者来说,适可而止,就是可以接受的“贪”,而贪得无厌,超过了一定限度的贪便是“贪婪”了,其实投资理财很简单,只要我们不贪婪,买卖有度才能更易获得成功,相反,见利就要、寸厘不让的贪心,会导致我们因这一时的贪心,忽略了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从而错过行动的良机,最后造成了自己投资的失败,因此,投资者要及时纠正自己贪得无厌的理财心理。
4.犹豫不决心理
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一直都是投资理财的一大忌,就算投资者在进入市场之前,已经制订了一套完美的投资计划,但由于受到这种心理的影响,依然还是会犹豫不前,想在最稳妥的时候进行交易,殊不知,很多时候,往往正是在自己左挑右选的过程中,才错过了最佳的时机,让自己白白地等了这一次。
5.诚惶诚恐心理
其实,投资黄金没有什么可恐慌的,也许,有些投资人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黄金的前途失去了信心,从而感到恐慌,于是,便拼命抛售自己手中的黄金,但众多成功投资者的经验表明,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作为一名投资者,在面对市场的不利消息时,最应当做的是先保持镇定,然后在仔细分析消息的可靠性以后,再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不是自乱阵脚使得自己手忙脚乱。
储蓄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成功机会
拿破仑·希尔对存款意义的深层次的思考,因此他在《思考致富》一书中指出:“对所有成功者来说,存钱是他们的必做的功课之一。”一个人想要成功,储蓄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如果不去储蓄,一是他将无法获得持有现金的人才能获得的成功机会,二是在遇到急需现款时将无法应付。
很多成功人士往往都离不开存储的金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储蓄给了他们成功的机会。
对所有的人来说,存钱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其实,储蓄是最传统、最普通的理财手段了。储蓄是一种习惯的培养,以下介绍的几种储蓄法,用心去学,一定会让你养成存储的习惯的。
目标储蓄法。我们应根据家庭实际收入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储蓄措施,以实现储蓄目标。
计划储蓄法。每个月领取月薪后,可以留出当月必需的生活费用和开支,将余下的钱按照用途分配好,最后将余钱选择适当的储蓄品种存入银行。
节约储蓄法。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杜绝随意消费和有害消费,用节约下来的钱参加储蓄。
增收储蓄法。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如遇上增薪、获奖、稿酬、亲友馈赠和其他临时性收入时,可权当没有这些收入,将这些增收的钱及时存进银行。
向内行人求教,你不再是理财的菜鸟
懂得理财的人才能走向成功,因此,“合理安排钱财”成为他成功定律的一部分。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收入非常丰厚,但是他们的生活却经常因为缺钱而苦闷,其中的原因就是缺乏理财的能力。这些人很会挣钱,但却不会合理安排钱财。那么,当下人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财商”呢?
人们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很多人专门聘请了专业的投资理财顾问,帮助他们规划理财目标,制定理财方案。所以,假如你是一个理财的菜鸟,那么就多向内行人请教。
如今,银行也开办了代客理财业务,民间也有专业的投资顾问咨询机构和管理顾问公司,他们都能为我们提供各种个性化的中长期的理财规划。所以,不懂理财没关系,只要你乐于请教,你也会因为“合理安排钱财”而获得成功。
不要只顾眼前,一定要多看几步
来看看北美奇才哈利小时候是怎样在寒冷的冬天把饮料卖掉的吧。
哈利十五六岁时,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在场内叫卖小食品。但天气寒冷,观众不多,买东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饮料,几乎无人问津。小哈利就想:怎么让人们在冷天也需要饮料呢?他脑瓜一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大声喊道:“来看马戏,谁买一张票就免费送你一包好吃的花生喽!”有这样的好事?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买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花生,觉得这些花生比平常的花生好吃,不过越吃越口渴。原来这些花生加工时撒上了一些盐,没过一会儿人们就想喝点什么了。小哈利乘机推销他的饮料,口干舌燥的人们顾不得那么多了,纷纷掏钱购买小哈利的饮料。这样一来,小哈利一天卖出去的饮料居然相当于过去一个月的销售量。
看起来神奇的妙计,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小哈利不过是善于谋划,比别人多看到几步而已。我们来看看小哈利的这几步是怎么走的:
第一步:要想卖出去饮料,在冬天似乎很难,那就要借助其他东西作为中转,来间接地实现自己的意图,于是看看手里的东西,就是花生了。第二步把花生全部撒上一点盐,这样花生就变咸了,咸花生的味道不仅香了,更重要的是,借助咸花生,可以卖掉自己的饮料了。第三步,把咸花生和票捆绑在一起,免费地赠送给来看马戏的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吸引那些贪图便宜的人前来,为更多地推销自己的饮料打好顾客数量上的基础。
其实多看几步,不过是要多做思考,多想几个可能性罢了。因此,多想几步,多几个谋划,做好各种准备,事先多方面计划,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进去,尽量利用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想办法克服对自己不利的一面,促进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因为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的方面也不总是好的,不利的方面也不总是坏的,如果你利用得当,它就是有用的。任何的不利和有利都是站在某个角度来说的。
如果你想投资经商,那么你在筹划大事的时候,应该问问自己:我能想到第几步?《红顶商人胡雪岩》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拥有一县的眼光,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拥有一省的眼光,你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在生意场上,你有多广、多深的经营眼光,往往会决定你的生意能够做多大及你以怎样的方式来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