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写文章,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总是力求详细。从人物的体形、身高、着装到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嘴唇、脸型,生怕漏写某一部位。
作者在文章里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看似轻描淡写,但是作者笔下的人物,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浮现在读者的脑海里。
我输入:人物外貌描写对文章的重要性,点开了搜索。
通过对人物外貌描写能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还可以反映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
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通过一些关键词可以表达出一个人的性格,尽量不写太过于老套。要有新意。其关键在于:
进行肖像描写,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是写到人就必须写人的肖像。有的作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因而他笔下的肖像描写有时是不必要的。
看到搜索结果,我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伊娃作为文章开场的主要人物,作者在第一章里,根本就没有对伊娃的外貌进行描述。除了说伊娃是俄罗斯圣彼得堡人外,再半句描写她外貌的文字。直到第二章,才提到一句,她头发是金色的。
这是一种留白手法?我想对俄罗斯美女,大家都会有种固有的认知:身材高挑,体型丰腴,金发碧眼,鼻梁高挺,皮肤白皙。
这样不费作者一点笔墨,我们就对伊娃这个人物,就有了印象。
对海若的外貌描写也是寥寥几笔:一身绛色长衫,黑裤黑皮鞋,胸前还挂着那块白玉,耳朵上还是那双翡翠坠子,只是长发剪成了短发,显得比先前还瘦了一些。
加之第二章中对场景的描写:仿明式家俱,各色宝石,形态不一插花,汉白玉佛像,四面墙上的壁画。海若的形象跃然纸上:虔诚礼佛,美丽善良,知性儒雅,心心念旧。
以景喻人,以物喻人,比直面描写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陆以可是第三个出场的主要人物,先闻其香,后见其人。
果然一会儿一股子香气,陆以可一瘸一玻地从门道里出来了,穿着牛仔裤白衬衣,脖子上挂着一块玉,脸上涂脂抹粉着,但眉毛画得太夸张了,长得要插入鬓角。
对她的描写也是简单两句话,但抓住人物身上的某些特点,也会让人过目不忘。
陆以可的体香,是不是与香妃产生联想;牛仔裤白衬衫显示她的干练;快插入鬓角的眉毛是不是与她是公司霸道老板的气质吻合。
以前看书很少去注意这些细节,现在平心静气地看书,真是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