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之关于早起

健康的成年人睡觉时大多是1.5小时快速眼动睡眠、1.5小时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模式不断切换,并且在最初的两个单位时间内,也就是睡着之后的前3小时中,会进行高质量的睡眠(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等于熟睡),之后则是浅层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的组合。根据这一规律,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几个节点醒来,就会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在《睡眠革命》和《斯坦福高效睡眠法》里面也讲了一个睡眠周期是90~120分钟,在睡眠周期结束时醒来人不会感觉疲倦。

难怪手环记录我经常在半夜三四点醒来,按照我前段时间睡觉点来算,基本上就是睡觉后的3小时的样子,我经常看到外面天黑继续倒下睡着,大概五点多会再醒,依然睡过去,所以最近都是七点才起床。

人体从黎明开始分泌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类脂醇这两种可以让人保持精力充沛的荷尔蒙,分泌高峰期正好是早上7点左右,这时,人的工作效率非常高。

正常吃早餐的人,上午的工作效率更高(午饭后的效率峰值在14点到16点间出现)。

一旦认知上想通想透了,行动时就不需要用大把大把的意志力来支撑了。

感觉我的日常都是从八点半送完孩子开始的,起晚了没有感受到效率带来的满足感,吃完早餐搞完孩子,一上午已经过去了一半,接下来再继续完成一天不太有效率的事情,一天时间过完又觉得毫无成就感,原来都是没有利用好精力和时间。

早起可以做以下事情:

一、规划。按顺序罗列一天的工作。

二、跑步。

三、反思。

四、读书或写作。

五、困难的工作。

以上是我目前主要的收获:清晰的时间安排、强健的体魄、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受干扰的锻炼氛围、专注的学习环境、从容的工作心态、持续的个人成长等。

作者早起后的这些安排是基于个人的高效理想化安排,值得我借鉴学习。

像作者所说的,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有一个从0到1开始的适应期,适应期可能会痛苦,但是坚持坚持就会形成习惯。调整自己的状态,把早起变成无需意志力的习惯,并且在早起后利用好时间,让自己收获高效的一天。

深秋快入冬的日子,早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2021年剩下不到两个月,再不储备能量,2022如何开启。

《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中的一句话: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会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

努力养成早起习惯,让一天过得有意义,加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