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很少抽烟了,一年抽的加起来也超不过半包。主要是春节期间人情往来,拗不过只好陪着吸一支。
想起来,二十几年前,自己也是标准的烟民一个。两、三天一包烟是常态。那时候上大学,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为了装酷,抽烟是必须的。一个宿舍里,不抽烟的是凤毛菱角。
为了抽烟,可以找出的理由简直是千奇百怪。什么“饭后一颗烟,赛过活神仙”,忧伤、有心事时来一根,高兴的时候也要来一根,打完球放松时来一根,心情紧张时也要来一根,舒缓一下情绪,好像什么情况下都可以来一根,其实说到底就是烟瘾犯了,给想抽烟找的借口。
再往前追溯,自己第一次接触烟,还是在小学,看到大人们抽烟,想尝试,没钱买烟,结果有个小伙伴花园里找到了枯死的丝瓜藤,模拟香烟,点着了,在另一端吸上几口,那是纯粹的烟,呛的我们直咳嗽。那时候觉得大人吸烟简直是自找罪受。
上了大学,脱离了父母的管教,才最终堂而皇之的抽了起来。被大环境熏陶使然。从吸烟呛的直流眼泪,到成长为能顺利的把烟从鼻孔吸进去,再从嘴里吐出来的熟手,只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那时候,牛逼的炫技者可以吐出很圆的烟圈,有的甚至先吐出一个烟圈,等飘散扩大后,再吐第二个烟圈,从第一个烟圈中穿过去。让人叹为观止。
其实,那时候自己吸烟,也不是为了炫技,或装酷什么的。吸烟比较享受的时候,就是有些心事,或者写点什么日记,和三五好友吐吐槽的时候。配上两、三根清烟,恰似薄雾般的轻纱,配了荷塘的月色。清烟缭绕的是淡淡的忧愁。
其实现在人生过半,回看起来,那种忧愁还是少年的忧伤,比不得人生经历中真正的艰难时刻。可是在那个年纪,也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吧。
再后来上了班,没几年,抽烟常常引发咽炎,喉咙三天两头难受,有时还会诱发感冒,发烧。不得已,只好慢慢戒掉。还好坚持的比较好,算是彻底告别了烟民的生活。
即使到现在,真正有些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不会想起来去抽根烟,也算是放下了一种情绪的依赖吧。
放下了,就给了自己另外一种选择的自由。不过,偶尔想起来,还是挺怀念,那种香烟夹在指间,任轻烟缭绕,长长的烟蒂偶然坠地,忙抬起手轻弹,吸上一口的感觉。
等什么时候有心情时,再细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