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01
玉雕文化从万年前就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已深深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不曾停止,也从未断绝。无论是升平盛世还是战火纷飞。
02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文明开启新的纪元,在这个百废待兴的时候,颠沛的玉雕业也迎来了新的希望,玉雕之乡河南镇平便是当时玉雕生产大环境中的一个缩影。
03
新中国成立之初,响应国家倡导的“应该保护和发展各种工艺美术品行业”这一方针,包括镇平县在内的很多地方都纷纷开始扶持发展工艺美术品行业,其中以从事玉器生产销售最为突出。由于是计划经济年代,生产制作的玉器作品由国家统购统销,为国家出口创汇、为国家输送珍精品国礼,生产的产品主要为烟嘴、手章、茶壶、和平鸽等。
04
到了上世纪5、60年代,国家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大力扶持玉雕业,地方政府开始把散居的玉雕手艺人和小作坊集中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建立地方国营镇平县玉器厂,作为当时的玉雕手艺大军成员,和玉祥的先人们也终于重操旧业,干起了他们最擅长也最热爱的老本行。这一时期原材料供应充足,市场稳定,设备不断改进,玉雕行业形势大好,发展迅速。雕刻的作品开始拓展到人物、动物、佛像、花鸟等题材,如今玉雕市场上常见的题材,几乎都可以在那个年代找到前身。
05
因为是国营的关系,当时的年代背景下,能在玉雕厂琢玉被视为是体面的工作,一来可以有一份正规的职业养家糊口,二来学一份手艺让人觉得心底踏实,当时的人们恐怕不会想到自己的择业会为子孙后代铺起什么杨的发展道路,也没有人能够预言6、70年后的今天,玉雕行业会是这样的一派繁荣景象。
06
在那个简朴单纯、心无旁骛的年代里,玉雕厂系统的学习和工作,无论是技术的传承,工具的进步、还是知识的丰富,都深深的影响着当时的手艺人们,和玉祥的玉雕技艺传承至第二代,一路见证着玉雕文化在挫折之后的崛起与腾飞,对玉雕这门传统手艺和整个玉雕行业也有了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