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组定义和访问
1.1 数组概念:数组就是存储数据长度固定的容器,保证多个数据的数据类型要一致。
1.2 数组的特点:
1. 数组是一种引用数据类型
2. 数组当中的多个数据,类型必须统一
3. 数组的长度在程序运行期间不可改变
1.3 两种常见的初始化方式:
1. 动态初始化(指定长度)在创建数组的时候,直接指定数组当中的数据元素个数。
举例:int[] arrayA = new int[300];
2. 静态初始化(指定内容):在创建数组的时候,不直接指定数据个数多少,而是直接将具体的数据内容进行指定。
举例:int[] arrayA = new int[] { 5, 15, 25, 40 };
省略写法:int[] arrayA = { 10, 20, 30 };
1.4 访问数组元素的格式:数组名称[索引值]
索引值:就是一个int数字,代表数组当中元素的编号。
索引值从0开始,一直到“数组的长度-1”为止。
1.5 使用动态初始化数组的时候,其中的元素将会自动拥有一个默认值。规则如下:
如果是整数类型,那么默认为0;
如果是浮点类型,那么默认为0.0;
如果是字符类型,那么默认为'\u0000';
如果是布尔类型,那么默认为false;
如果是引用类型,那么默认为null。
二、数组原理内存图
2.1 Java虚拟机的内存划分:

2.2 数组内存图:

三、数组的常见操作
3.1 数组越界异常: 当我们访问数组中不存在的索引时,程序运行后,将会抛出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数组越界异常。在开发中,数组的越界异常是不能出现的,一 旦出现了,就必须要修改我们编写的代码。
3.2 数组空指针异常: 数组必须进行new初始化才能使用其中的元素。如果只是赋值了一个null,没有进行new创建,那么将会发生:空指针异常NullPointerException
3.3 获取数组的长度:数组名称.length
3.4 数组的遍历:将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分别获取出来。
3.4.1 举例: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3.5 数组获取最大值:
3.5.1 实现思路:
1、定义变量,保存数组0索引上的元素
2、遍历数组,获取出数组中的每个元素
3、将遍历到的元素和保存数组0索引上值的变量进行比较
4、如果数组元素的值大于了变量的值,变量记录住新的值
5、数组循环遍历结束,变量保存的就是数组中的最大值
3.5.2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5, 15, 2000, 10000, 100, 4000 };
int max = arr[0];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if (arr[i] > max) {
max = arr[i];
}
}
}
3.6 数组反转:数组中的元素颠倒顺序
3.6.1 实现思路:
1、实现反转,就需要将数组最远端元素位置交换
2、定义两个变量,保存数组的最小索引和最大索引
3、两个索引上的元素交换位置
4、最小索引++,最大索引--,再次交换位置
5、最小索引超过了最大索引,数组反转操作结束
3.6.2 代码实现:

四、数组作为方法参数和返回值
4.1 数组作为方法参数传递,传递的参数是数组内存的地址。
4.1.1 举例:public static void printArray(int[] arr)
4.2 数组作为方法的返回值,返回的是数组的内存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