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而缓,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伤寒转到阳明啊,脾胃属于手足,所以人的手脚呢会容易有一粒一粒的汗珠冒出来,会“濈然汗出”, “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缓”,在临床上来讲啊可以不用管。原则是,有恶风脉浮缓的状态的时候,代表这个人的邪气还在表,不能够急着用下法,用了下法之后就会腹满,小便难

一、阳明病寒证: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得了阳明病的人,如果吃得下饭,代表这个邪气是风邪;如果吃不下饭,代表这个邪气是寒邪。历代注家吵个不完。中风是指的外邪的种类的。中寒,那个寒其实是在指那个人体质本来就在寒,不是外面的邪气进来这寒气。风为阳邪,寒为阴邪。阳邪进入身体不妨碍消化。比较走外,比较散的,不急着去钻到消化轴的这个正中央的核心部位。如果吃不下的话,脾胃机能已经受打扰了,是寒邪。刚感冒的时候是脉浮紧的麻黄汤证,变成阳明病,体质本来就是热的人,还吃得下饭,体质寒的人就发寒的阳明病,跟外邪没有正相关。阳明病有比较热的阳明病跟比较寒的阳明病。容易记忆。少阳半表半里,“半表半里”也是一个方便法门。症状在表证跟里证之间,那倒是不一定。顶多是说阳明区块是肌肉,然后太阳区块是人体表面的卫气,所以少阳区块是膜网,在两个之间。桂枝汤是治中风,麻黄汤是中寒,大青龙汤是风寒两伤,三纲鼎立。五苓散是蓄水,桃核承气汤蓄血。好用而已。

阳明病,脾胃很寒,会“不能食,小便不利”。阳明的能量我们说肌肉也对,说消化轴也对,平常在消化的时候是动用到非常大的能量的。病邪到了阳明区块,作战的时候,会从消化系统里面拿能量出去用。消化道是可能热化可能寒化的。阳明病是热证,心烦,什么刺激都讨厌。小孩子发烧嘛,也不知道是麻黄汤证还是阳明病,就摇铃铛、敲木鱼啦。那如果摇铃铛他就没什么感觉,敲木鱼他就大声哭叫,那就知道是阳明病了哦(木克土)。说不定有用。如桂枝汤证不怕冷,可是开风扇会讨厌,恶风。脾胃中焦寒,大便要结在这里,大肠呢是手阳明经是阳明腑。会发烧。开始有大便不通的现象。不要急着用下法。一堆稀大便然后被一坨干大便塞住了,这叫做“固瘕”。冷上加冷,整个肠胃道就坏掉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条文——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
    最闪亮的那颗星_b02d阅读 390评论 0 0
  • 6.5.1 四逆汤证 麻黄汤九禁里头的这个体质寒的人,如果你发了他的汗,就有可能会因为他的胃中太冷,然后就会吐逆。...
    e5e6e6af666d阅读 332评论 0 0
  • 一、葛根汤 (一)概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脉浮,怕风,头项可能会有点不舒服、怕冷、脉...
    天蓝蓝_6843阅读 1,456评论 0 0
  • 一、桂枝汤类方 1、桂枝汤 适应证: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
    听莲阅读 3,386评论 1 6
  • 胡希恕先生认为:经方临床的核心,是“八纲六经”以及由此细化的“方证对应”。 具体来说: “八纲”是指表、里、寒、热...
    九味甲子阅读 6,329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