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的是如何快速记忆阅读方法,文章4861字,读完约10分钟。
ps:文末有福利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读过很多书,记得住的内容并不多,随便问两句:你读过哪些书?那本书的主题是什么?苦思冥想答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也曾有过类似经历,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交流读书心得。说到书里哪些精彩的地方,仔细回忆,只记得书名,却想不出还记得哪些内容,连自己都感到惊异。问过身边几个朋友,多是面露尴尬,一语带过。
为什么大家读完书都忘记?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还是因为没有认真读?那是因为没有用好读书方法。人的记忆力是非常强大的,用对读书方法,记忆一本书绝非难事。
读书本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想记忆一本书的重点内容,有输入必然有所输出,如若不然,捧起一本书,那也仅仅是表面的“读书。”
以下先说明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误区,请自行认领哈~
1.没想过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2.类目太多,不知道选什么书
3.阅读从来不找章节段落主旨句
4.读书不做笔记
5.做了笔记也不复习
6.读完书了,你不去写出你的思考,或者不说出来(不分享你学到的知识)
阅读误区
1.无目的性阅读
阅读前我们首先弄清一个答案,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基本有三个目的。
1.消遣时间。阅读《斗破苍穹》、《三生三世三十里桃花》、等网文小说,读起来就一个目的,因为看得爽快,为了消遣时间。
2.获取资讯。阅读公众号文章、了解时事新闻、刷知乎、看微博等,属于获取信息。
3.判断分析。这就提到另一个概念,越主动的阅读越有效率。这里的“主动”,不是指表面上的主动拿起一本书来读,而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沟通,这有利于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ps:比如你的目的是提高人际交往的沟通技巧,阅读《非暴力沟通》,想从中学习更多专业性指导技巧,就是基于提高理解力和判断分析的目的。
我们阅读,就需要了解作者的想法,判断作者的观点,经过验证并形成自己的观念,这可以深度记忆书中的重要内容。
2.读书过程没有找文章主旨句
读书过程中,很多人拿到一本书从头看到尾,从未找过重点知识和主题框架。
阅读本田直之先生所著的《杠杆阅读术》一书中,根据二八定律做过如下解释:“一本书里的重要内容占20%,再从其中抽取80%后,所提炼的要点只占16%。如果是200页的书,就只有32页是关键内容”。
一本书中有它所包含的精华内容,想记忆这本书的重点部分,就得提取这部分精华内容,你对这本书已经理解了一大半。
3.快速阅读而不求甚解
如今市场上也有许多介绍快速阅读的图书,有一些是具有理论依据且通过实验证明切实可行的,但每个人阅读习惯不一样,快速阅读并不等于快速记忆。
如果说记忆是阅读的基础,那么理解就是关键,如若贪图快速而不顾文字所讲的意思,这样匆匆浏览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更不利于记忆书中内容。
4.回读
我们在阅读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人会经常用反复阅读的方法加深理解,这大大拖累了我们的阅读效率。其实,要高效阅读,就要戒掉回读的习惯,
首先,回读会打乱阅读的节奏,这是毋庸置疑的。试想原本在按顺序阅读一本书,视线左移突然遇到难以理解的文字内容,你的大脑在迅速运转,但是你依然没能理解这个陌生概念,于是视线停留、注意力也开始停顿,这样原本的阅读节奏和思路都要给一个难以解答的疑问让道,便没有了精力继续往下阅读。
其次,“你不理解某个内容是因为你过去的知识储备不够。”一本书,一篇文章通常自成逻辑,一般不会存在一个孤立的概念。
进一步来说,就算要理解不太熟悉的概念,机械复读也不是最好的方法。一本书中若出现难以理解的概念,通常也都会在往后内容详述或者举例说明,当然你也可以在本次阅读停止后寻找答案。
5.读书不做笔记
你读过的书,总要留下一点证据不是?如果读书没有做笔记,你可能看完后面就忘了前边。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一本书也是个不简单的过程,读一本较深奥的书,做笔记反而使阅读更高效。
想要掌握一本书的重点内容,做笔记就是帮助记忆,提高阅读理解的方式,还能锻炼读者主动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
以上是进行记忆阅读过程中需要避免的误区,接下来说说究竟如何才能掌握记忆阅读方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文是基于我自身阅读养成的习惯,参考资料为《如何阅读一本书》,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的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成书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但其中大部分的方法对现在的阅读依然适用,这就是经典的力量。作者在文中介绍,阅读也分有四个类型。
● 基础阅读:小学阶段表面的读字识文,最简单的阅读技巧。
● 检视阅读:在较短时间从目录到主题框架内迅速了解一本书的大致轮廓。
● 分析阅读:更复杂更优质的阅读,反复咀嚼反复理解一本书,直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的为止。
● 主题阅读:最高层次的阅读,在一个主题下分析阅读好几本书,比较它们的异同。(此阶段较为复杂,但对主题内容的理解更为精深)
这四种层次不只是递进的关系,还有包含的关系。比如在检视阅读的时候也可以用到分析阅读的技巧,而分析阅读也分为两个阶段。
面对一本难解的书,不需要死板的第一遍非要做检视阅读,第二遍再做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第三遍完成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各种方法互相渗透互相支撑。所以说,只要阅读技巧越熟练,阅读效率就越高。
这4种阅读方式因篇幅过长不能全部展开,以下分享由检视阅读过渡到分析阅读为主。
检视阅读
略读
第一步
● 先看书名,这一步是要求我们把这本书在脑海中归为一类,比如历史、科学、文学之类。
ps:有些书的书名并不明显的说明分类,比如《黑匣子思维》其实是讲的害怕犯错的问题。这就需要你查看第二步,你会对书籍的分类有更清晰的判断。
第二步
● 查看序言:凝缩了一本书所有的要点。有利于掌握书的概要;
● 查看目录:了解书的整体构成,知道哪些是你必须要读的,哪些不是;
● 查看后记:你会认识到“作者原来要说的是这个啊”;
这个两个步骤可以让你大体知道作者需要讲的主题内容,让你有一个初步的心理准备。
因为你读这个部分的时候,只是知道大概的内容,不知道作者具体要讲什么,那么不要先去翻后面的内容,而是先想想你脑中有哪些疑问,你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事例,可以把你的假设写在书的边边或者笔记本上,然后根据你的思考到的问题,在目录章节中寻找你需要了解的答案。
这些文字和思考很大部分会成为你的输出的原创内容。
第三步
● 可以挑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来看。这是建立在第2步的基础上的,在对目录有了研究之后,可以挑出自己喜欢的或者觉得比较重要的章节来看。
举例:《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工具书,介绍如何阅读一本书,在这本书中有说明如何阅读政治类主题的章节,但是我对政治类不感兴趣,可以不看这一章节,这对提高我们阅读效率非常有帮助,毕竟我们是按目的阅读,按需求阅读。
第四步
用你最快的速度阅读这一本书。
下一阶段为分析阅读,检视阅读只是分析阅读的基础,分析阅读是更深入一步的阅读技巧。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更复杂更优质的阅读技巧,但也需要反复咀嚼反复理解一本书,直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的为止。
上部分已经讲过,阅读基本有三个目的,而对于要求记忆书中内容的目的,通常我们学习都是为了获取知识,并且判断分析形成自己的观念和独特的价值观,这有利于我们记忆书中的内容。
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个有自我述求的读者。
一阶段:四个基本问题
1.1 阅读四问
要使自己专注下来,最基础的办法就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尝试自己解决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面对不同的书,我们也会有不同角度的思考。但以下几个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是读任何书都要回答的问题。
● 这本书整体上讲了什么?
● 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 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4个基本问题,需要你在阅读过程中全程思考,在书中寻找答案。
1.2 读书笔记:把书变成自己的
只有这四个基本问题还远远不够,有时候我们心里惦记的好书太多了,读完这一本还有另一本。要想记住这些内容,就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内化加工。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把书变成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输出,通俗的说就是写。
当一个人读完一本书很有感受,但还说不出来,往往其实就是他还没读懂这本书,脑中没有带着问题去思考,没有新的想法。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笔记,把阅读思考中得到的想法做笔记或者摘抄文章主旨句来提醒自己。
做好笔记尤其利于记忆内容,便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这些笔记还可以成为你的创作素材。
做笔记也分三个方式。
● 结构笔记,即了解这本书在谈什么,并且探究作者是用怎样的架构来发展观点的,这种笔记重点的是结构,而不是细节。
● 概念笔记,即对本书的论点提出有自己的判断,读得越深,就越会出现自己的观点
● 辩证笔记,这是最高层次的笔记,不止要求我们读一本书,而是把好几本书中解答同一个问题的讨论融合起来。
具体的手写笔记方式推荐康奈笔记法
电脑笔记推荐思维导图和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也很不错。
思维导图可以用XMind。
分析阅读:二阶段
1.1 寻找文章主旨句
文章主旨句通常都包含一些特定关键词、能概括整个段落的词语以及我们觉得很艰深难以弄懂的句子。我们往往会从关键词谈到主旨再谈到论点,所以我们就要学会从词语、句子和段落中提取作者信息。
那怎么寻找主旨句呢?最简单的办法:
● 主题句通常为段落第一句。
● 主题句通常为段落最后一句。
● 主题句也有段落第二句。有时候段落的第一句也用来连接上一段,或是当做开场白,而第二句才是主题句。
首先我们需要带着问题思考这些主旨句验证是否有用,是否合理。其次,我们在阅读在思考中做出自己的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些主旨句和你的观点都可以通过笔记摘抄记录下来,成为你输出内容的原创素材。举例:你看到我标记的黑体字,都是我要说的主旨句。
1.2 找出重要论述
具体方法就是把从关键句中提取出来的主旨,按照顺序串联起来。这个方法有几点注意事项,第一是每个论述都有支持论述的事实,我们需要把理由和结论联系起来。
第二是有的论述的得出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是陈列事实而有的是用别的论述来变化而来,要学会区别二者的能力。
第三是要找出作者认为什么是假设的,什么是可以被证明的,还有哪一些是无需证明的。也就是要找出得到论述的事实在作者看来是否是可信的。
把以上的论据和论点串联起来,弄清文章主题框架,我们就能大致形成文章的基本结构了。这对我们形成对文章的思考和验证具有重大作用。
额外分享两点阅读小技巧
1.3 假设型阅读
当你找到想读的内容后,你可以继续进行假设型阅读。在作者提出一个观点后,写下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看作者的想法,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与作者达成共识,是想的浅了,还是完全就是错误的,这样也会让你对知识点记忆更深刻,也容易产生自己的思想。
你在前面的目录、序言、笔记那里做的假设也要到现在的内容中去验证。
这个方法见仁见智,因为主动思考毕竟是难受的,有的人会在这个部分放过自己,但是认真思考实践的人,最终一定会得到成果。
1.4 观点联想型阅读
当你看完作者写得某个事例或者观点后,你不能只是觉得:
“哇偶,写得好好哦。”
然后就啥也没了。
你可以联想任何你知道的事例去验证作者的观点,这种方法也有利用增强你的想象力,为你的素材库增添一笔的方法。
我一般的做法是将我的观点笔记写在我的电子笔记中,并且总是不用书中的事例,使用的是我生活中或者曾经看到过的事例。
1.6整理复习你的笔记,形成大体框架
看到这里,你应该也有初步的阅读方法了,关于具体能学到的知识能否记住,还需要你动手实践才能完成,输出自己的观点更能深入记忆和理解内容。
当然你也可以和我一样,根据阅读技巧,写读书笔记,然后总结分析出属于自己的观念,写成文章分享在微信公众号、简书、知乎或者各个平台上,与网友们分享你的思考和感悟。转教别人或者立即应用是你验证阅读方法最有效的方式。
为此我也开了个微信公众号,经常在上边分享一些读书笔记,以及个人成长的总结复盘,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桐木笔记”,在读书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ps:《如何阅读一本书》我还做了更详细的笔记,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分享与你。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桐木笔记』后台回复“阅读”即可分享我的笔记哦。对了,我还有原版《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电子版文件,需要的一并拿走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