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车轮碾过的不只是乡路:三下乡出征首日札记题文章

时光飞逝,仿佛昨日还在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做着紧张而有趣的准备,而今,清晨,天光尚未完全铺展,宿舍里却已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往日的跃动气息。我一遍遍确认着行李——衣物、洗漱用品、笔记本,还有那颗按捺不住、既雀跃又微微忐忑的心。小小的行囊仿佛被无形的期待填满,沉甸甸地压在肩上,也压在心头,预示着一场未知旅程的分量。

7月1日,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在敬业楼前开展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暨2025年社会实践暑期三下乡出征仪式。仪式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本次出征仪式拉开帷幕。整场出征仪式简短却庄重,校领导的话语如同点燃薪柴的火种:“用理论知识扎根沃土,用行动躬耕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这些曾经在文件通知上略显空洞的词句,此刻在晨光与旗帜下竟有了沉甸甸的温度与光泽。当“出征”号令响起,我们如潮水般涌向大巴车,随着一箱箱物资的搬上,车轮转动,缓缓驶离熟悉校园的边界,仿佛也暂时告别了某种既定的安稳,向着广袤田野与未知的乡村图景进发。

车窗外,高楼大厦的轮廓渐渐模糊、退却,如同被时光之手轻轻抹去;取而代之的是视野中不断延伸的翠绿田畴、蜿蜒的乡村小径和错落有致的农舍。道路不再平坦如砥,车身在颠簸中摇晃,我的心绪也随之起伏。同行伙伴的轻声交谈、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编织成一种奇异的宁静与期待。这颠簸的路途本身,已然成为从书斋到大地、从城市喧嚣到乡村脉搏的一次生动“转场”,是认知世界地图的一次必要位移。

当车轮最终停止转动,双脚真正踏上这片我们将要扎根的土地时,一种微妙的“落差感”悄然袭来。眼前驻地的条件远比想象中更为简朴:砖瓦略显斑驳,陈设也极为简单,似乎与启程时的满腔豪情形成某种张力。然而,这短暂的失语很快被当地村干部和乡亲们淳朴笑容与质朴问候融化了——那份不加修饰的热情,像一股温热的清泉,瞬间冲散了所有疑虑的尘埃。安置行李、打扫居所、熟悉环境……这些琐碎事务在协作中变得格外有生气。傍晚围坐一桌,吃着村民送来的带着泥土清香的蔬菜,大家分享着初见的感受与对明日工作的计划,简陋的基地里竟也升腾起一种温馨的“家”的暖意。

这出征的第一日,如同一枚深刻的印章,重重盖在心灵的扉页上。它远非仅仅地理位置的迁移,更是心路历程的一次郑重开篇。车轮碾过崎岖乡道,仿佛也在碾平我心中某些悬浮的、不接地气的认知。那些口号里“深入基层”的抽象涵义,在村干部粗糙的手掌、乡亲们热切的眼神、乃至驻地屋瓦上每一道缝隙里,都变得具体可感、血肉丰满。原来,所谓“服务”,其根系必须深深扎进这带着晨露与汗水气息的真实土壤里,才能真正抽枝展叶。

当夜幕低垂,乡村的静谧如墨般浸染开来,我反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身体是疲惫的,可精神却仿佛被一种新生的力量所充盈。明日,我们将真正走进田野阡陌、叩响农家门扉。我深知,双脚丈量的每一寸土地,双手触碰的每一个细节,都将成为青春不可替代的注脚。这征程的序幕已拉开,它不仅指向远方的大地,更指向我们内心深处的责任与成长——愿我们能在躬行中汲取大地的力量,在服务里印证青春的担当,用脚步去丈量这片土地的辽阔与深沉,用真心去聆听它最真实的心跳与呼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