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与富足

一大早读了一篇文章叫《The Satiation Principle for Habit Change》,我本以为这篇文章会列几条建议和事例来佐证建议,我已经做好了略读的准备,但是点进去才发现,它只讲了两个故事,一个作者自己的故事,一个寓言故事。


一般我不喜欢赘述文章内容,但是这次我需要详细说说。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说他像大多数人一样带着一种缺失感生活在城市里,他能感觉到这种缺失时不时带来的疼痛感,起初,他试图用垃圾食品来填满,有作用,在很短的时间内,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需要更多更多再到后来,更多的垃圾食品也不能带给他满足感了,与此同时,忧郁和自惭形秽也在折磨他,最后他决定寻求改变。

这让我想起我的青春期,虽然我用的不是junk food,但是结果如同作者一样,越陷越深,无法解决问题还带来了新的问题,算是头牌弯路。还好后来聪明一些,即使逃避也尽量避免更多麻烦。

不再沉迷于垃圾食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作者依然没找到合适的填补缺失的方法,在漫长的时间里,作者求而不得又返回到原路里备受折磨,又跳出来寻求新的生活习惯,发现去健身房和吃低脂鸡肉都不能完美的填满他的缺失。

多像我们人云亦云的去健身撸铁、去西藏朝圣、去装清纯可爱,最终却发现不是长在血液里痴迷,耗费时间精力浏览一场也没能填补我们期望中的缺失。

在跟自己的缺失长时间交手之后,作者学会了观察自己缺失的形状,从而可以找到相同形状的填补,这时候他学会问自己更深层次的问题:我到底真正想要什么?这时候随着长大压力又参与进来创造了新的缺失,这个恶魔又把作者逼回了原来的垃圾食品避难所,如此反复,徒劳无功,像极了大多数时候的我们。

痛则思变,作者终于在黑暗中锻造出了一把叫“平衡”的利剑,他用这把利剑驱赶了恶魔,缓和了压力,随着压力的降低,他走出避难所,学会了用健康的食物和美好的选择宽待自己。

在学会平衡后,他再一次感受到了内心富足的感觉,没有无底的欲望,没有干涸的感觉,只是满足。


再后来,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新的缺失又出现了,可是作者问自己:如果我不清楚自己独一无二的缺失形状,我怎么知道什么人会被我需要?我无从考证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多少人少走弯路,但是它一定能帮大数据降低离婚率。

我认同作者的观点:每个人的缺失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寻求富足之路也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个回答能同时解决两个人的困惑。


到这儿,作者讲了个寓言小故事——The Wooden Baby,故事讲的是一对夫妻非常渴望拥有一个孩子,而他们的邻居却说,你们该为现在感到庆幸,你们连自己都养不好怎么能养育孩子?!但是这个丈夫还是从森林里带回来一个树墩孩子,孩子需要吃的,母亲就给它做了一餐,孩子吃完之后无法满足,越吃越多,甚至依次吃了父母和亲邻,直到一位老妇人把这个树墩孩子劈成两半,放出了所有人。最终孩子的胃口伤害了别人,毁灭了自己。

读完这个故事作者陷入了沉思,他在思考自己身上有多少缺失是从家庭、社会、甚至是这个民族继承来的,而自己身上的缺失又影响了周围的多少人和事,究竟还要在寻找这条路上走多久多远才能找到自己的富足感。

一代又一代的心理学大师告诉我们缺失从哪来, 但他们就算是弗洛伊德也没能告诉我们如何填满它们,事实是内心富足是一项终生事业,而我们要穷尽一生去寻找答案。不管走多少弯路。


原文链接:

The Satiation Principle for Habit Chang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早上在地铁站领了一份报纸,打开来,刚好翻到一些竞赛作文,整整两个版面,大多是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小朋友写的。其中...
    雷霆漩涡炸阅读 2,206评论 3 7
  • Java SE(Java Platform,Standard Edition)。JavaSE以前称为J2SE.它允...
    叩首问路梦码为生阅读 6,481评论 0 0
  • 秋的每片落叶, 如同指尖悄无声息一 流走的岁月。 静静的不知飘向了哪个角落, 挥舞着妖娆的身躯, 无法阻止双鬓斑驳...
    林建昌阅读 1,469评论 0 1
  • 北风隐退 空气中,温度悄然发酵 杨柳风来 吹响了雁鸣声声 吹开了杏花雨落 吹化了水的盔甲 柔成了一池涟漪 和着鱼儿...
    sun静待花开阅读 2,865评论 1 11
  • (一) 鹅毛般的大雪已经下了三天三夜, 朝阳峰上一片银装素裹,所有的树木均在这肃杀的严寒中几近凋萎,只有峰顶那数百...
    说剑师阅读 3,443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