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玩微信,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交友方式都渐渐的起了变化。只要是认识的人,无论远近亲疏,不互加个好友,简直对不起朋友这个称呼。一来二去的,每个人都会有一大群看似亲近的朋友,时不时的拿出手机刷刷,看看朋友们分享的各种内容,了解朋友们的生活状态,已经成了几乎所有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随着在这个平台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深刻的感觉到,在朋友圈分享更新简直就是一场“真心话大冒险”。因为大部分的分享内容都包含着自己此时此刻,这样那样的想法和目的;而能不能看到对方的全部内容,则代表着你在他的朋友分级里的排名。现代都市的人们,平时都忙着经营自己的小日子,对于大部分朋友的联络、了解、问候都交给了朋友圈来维护。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场导致“友尽”的大事故。
朋友豆豆,近来与一帮同学聚会,说起当年的好闺蜜兼老同学结婚了。豆豆表示毫不知情。“不可能啊,她都在朋友圈里直播婚礼啦!”同学的话好戳心。等看到了别人手机上她几乎是两三天就更新一次的节奏,而自己手机上几乎半年才有转一次可有可无的鸡汤文时,豆豆“眼前顿时一黑,心痛的无法呼吸”。然后,立刻马上、毫不犹豫的拉黑了对方,没有一丝丝犹豫,连去问问看的心情都没有。
另一个同事叶子,辞职后跟几个老友合伙创业。最近关心的询问他进展时,脱口而出的却是对合伙人之一,也是多年好友小米的吐槽和抱怨。原来小米半年前突然提出要退出公司,理由是想要多留些时间给家人,不想太过于忙碌。虽然惋惜,但人各有志,叶子无奈中也没有多想。月余,叶子专用于拓展业务的微信号刷出的朋友圈让他大吃一惊。小米另做了一个投资项目,高调并热烈的在朋友圈打广告,丝毫不见要闲云野鹤,陪伴家人的意思。而叶子平时常用的微信号里,却看不到这条朋友圈以及之后相关的数条更新,很显然,小米选择了“分组可见”,但是因为不够小心,疏忽了叶子的另一个账号。
“十几年的朋友啊,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说,为什么要藏着掖着,分明没有把我当朋友!”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半年多,叶子还是不能释怀,这朋友的情份,怕也是不能长久了。
前一阵子闹到全国沸沸扬扬的“罗尔”事件,因为发生在深圳,我的朋友圈里是格外热闹。从一开始的大面积转发助捐、献爱心;到中间阶段的各种消息传出,纷纷质疑;再到后来深圳官微发声,谴责无数。社会舆论的几经反转下,朋友们哪里能淡定,更有激进些的,直接说“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是你们没有”,用来谴责那些早早转发助捐信息的人。想来,这些有意无意转发的一些热点争议问题,严重起来已经上升到了“三观不合”,也是要让拉黑的名单里,又添多几笔吧。
想起在“沟通技巧”的管理培训课中,常常讲到沟通的几大主要方式;当面沟通,电话沟通,邮件沟通。用在社交领域,真是要加上“网络平台沟通”这种新方式。至于沟通效果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肯定是逐级递减。最优的是当面沟通,最差的,恐怕就是流行的网络平台沟通了。
因为无法看到对方的神情,无法知道这一刻对方所处的环境和心态,而只是凭借文字或者内容,去揣测意图,肯定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加上网络平台的方式,无法第一时间收到对方的反馈,失去了立刻解开误会,厘清因果的时机,隔阂更容易发生,朋友因此而反目,也就不难理解了。本来可以相伴相依共同走下去的老友,只能渐渐走散在岁月的长河中,想起来就让人扼腕、唏嘘。
现代飞一般快的生活节奏中,友情更需要精心呵护。珍惜身边每一个真朋友,常聚,多聊,多打电话,勤发信息,不要让朋友只存在于“朋友圈”中。
“缺乏真正的朋友是最纯粹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