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趣事

临近年关,乡亲们更忙了。跟集(办年货),扫房,这些事情得有计划,赶三十要办妥,然后安安心心的过年。在这过程中,有一件事对于大多数乡亲们而言,相当于“鸡肋”,可办可不办。哪件事情呢?贴春联。大多数乡亲们识字不多,有些还是文盲,压根就不会写春联;再者贴春联既不能当吃,也不能当喝,还得花几毛钱。但看着大多数人家过年贴春联,一片喜庆,也就不免凑个热闹,成为年事的最后一个选项。

村子里能写对联的就几个人,都是念过书、能提毛笔的人。快过年的几天里,这几家人家里就特别忙,除了干自己家的事外,还要给村子里人写春联。他们一大早就在火盆里把火架上,茶罐,茶叶准备好。不一会,村里写要对联的人陆陆续续就来了,他们胳膊下面夹几张红纸,一进门就笑着说,老爸,今年又麻烦你来了!

主人连忙迎出去,满脸笑容,说,赶着来,不麻烦!火旺很,暖着喝茶!

这就是乡间文化人的担当。除了出力写对联,还要准备糖茶。

陆续来的人多了,大家寒暄几句,将纸一放,就坐下喝茶,聊天。几个热心的站在炕边裁纸,写对联的则在八仙桌之后,挥毫泼墨。偶尔问一下来人,几副对联,门方宽窄。

这样的光景要持续好几天。

大年初一,村中老小吃饱喝足,就陆续聚集到村中广场上。经过谁家门,先要看一下春联写的怎么样。此时大家聊天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今年各家的对联进行一番点评。此间有很多有趣之事。

一老者看着大伙在点评对联,也参与其中,说,:“你们看我家的对子写的咋样?”

几个年轻人知道老者是个幽默风趣之人,就故意问:“老爸,你感觉你家对子好着没?”

    “好!”

      “哪里好?”

      “你看对子上的字黑的很!”

大家一片大笑,字黑也成了评价对联好坏的标准。而老者则轻描淡写的抽几口旱烟,一笑了事。

后有人说,:“这老哥,你家门神贴反了(门神秦琼敬德本来是面对面贴,有些人不懂,随便贴,反正是两个门神就是了。就将门神贴成脸背脸)!。

大家一片笑声。

这位不急不慢,还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两个贴成脸对脸就光聊天,不管事。现在脸背着脸,就能操心着把门看好。”

大家又笑。

之前农村写春联讲究多。除了门上要贴春联之外,其他一些特殊的地方也要贴,以示祝福。这些地方的一般竖着写,或者写成斗方。比如,粮仓上要“五谷丰登”,上房里老人的炕边要写“老者安之”,牲口槽上边要写“槽头兴旺”等等。

有一家,男主人目不识丁,只能分出对联的横竖。贴对联时将竖对联贴错,闹了大笑话。

初一大家去他家拜年,进去磕头后发现,上房炕边贴着“槽头兴旺”。大家面面相觑,又不好意思笑。一会来了个和其辈分年龄差不多的,一看,就笑开了,说,“这炕上难道一炕老驴吗?”男主人才恍然大悟,连忙将对联撕掉。事后大家都笑他,他解释说,他又不识字,感觉春联上写的话都是好话,又不是骂人的,反正那都一样,就贴上了。

昨天写春联,又回想起过去。而今市场大为丰富,印制的各种春联应有尽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尽情购买。可是,看着千篇一律的印制的对联,大家再也没有当年那种热心的讨论。春联年年贴,但是味道不一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我家,每年春节,贴春联必是全家出动意义丰富的事情。贴春联起源较早,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小...
    小石头JS阅读 460评论 5 4
  • 上个世纪70年代,村里很多人不识字,更别说写字了,于是就有了腊月写春联的事。 那时,不像现在,卖春联的很稀罕,更没...
    人从大众阅读 234评论 2 7
  •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具可考最早的对联始于五代。兴盛于宋、明时期。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专门在春节期间贴在门...
    鹰之重生LLL阅读 214评论 0 0
  • 大年三十,按中国古老的习俗,过了今晚,就要进入新年了,所以人们对大年三十这一天也是格外的重视。 今天是格外忙碌的一...
    杰然不同的生活阅读 265评论 0 1
  • 小时候,因为我的毛笔字写在省里获过奖,每年寒假快要过年的时候,居委会干部都让我帮着写春联,送给村子里的孤寡老人,我...
    阿萨木阅读 449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