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职场给我们的时间很少,但对我们的要求很高。读书,是获取知识,实现自我成长最具性价比的方法。所以,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高效阅读,快速成为某个领域的行家,进而学以致用,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每个职场人阅读最大的渴求。每个人读书的目的不同,或许你想通过书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或许你只是想通过看书充实自己,让自己遇到他人时更有谈资,更有的聊。又或是你只随便看看,兴趣使然。不管什么目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高效阅读,最大化一本书的价值。
下面是职场人学习的三大难点,不知你是否深有同感呢?
难点之一:没时间、没精力——压力与学习的矛盾
我们都知道多看书是好的,我们都不否认读书的价值。但往往翻开一本书,看不了几页就让它“永远沉睡了”。这是为什么呢?很容易回答,太忙了。可上进的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很高,需要读书学习提升自己。但忙碌的我们又没时间去看书,去考证,甚至没有时间完整地读完一本书。
想想我们总说自己很忙,真是这样吗?也许你很忙,却还能每天打游戏,或者网上购物。其实你不是忙到没时间看书,而是兴趣不足,也没有像学生那样大块的时间了。所以我们要学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并且带着兴趣阅读,不要让读书成为自己被迫的任务和负担。
难点之二:看不懂、记不住——搞错学习主体
回想下我们学生时代是怎样学习的呢?老师讲解重点,我们背了一遍又一遍,做了无数套试卷去应付考试。现在工作了,依旧这样看书,发现记不住了。于是我们一度怀疑自己老了。其实,是方法错了。看懂背会是应试教育的思路,不是成人的学习思路。现在,请记住: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是你自己,而不是图书。就像我们不能通过熟读一本《卓越有效的管理者》就真的成为卓越有效的管理者。
难点之三:看不下去——不明学习目的
你有多少次拿起一本书,却又半途而废?为此充满犯罪感,心怀愧疚。
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都有很多你能学的知识。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知识是你现在用不上的,暂时不需要的学习的。所以,你没有必要完完整整地读完一本书。此外,读的越多,不见得用的越多。追求完美是阅读的劲敌,少而精反而更可能去应用。这就是秋叶老师曾说过的“挖好知识坑,按需要填平”。带着问题阅读,从书中找到工作中能用到的知识。读书过程中,看不懂的地方跳过也无妨,关键是我们怎样把看懂的知识用上。
工作后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我们要致力于能力的提升和行为的改变,而不是知识的整理与记忆。
那么,工作后我们到底该如何读书呢?先来看看成人教育的我五大公理:
1.自我导向
成人比学生更具有自我导向性,更能够诊断自身的需求、规划、实施和评估自身的学习经验。成人学习更注重主动参与,而非学校给学生上课式的被动灌输。
2.关联经验
成人具有丰富而且不断增加经验,这些经验应该作为学习资源被自己利用。有效的学习是基于学习者经验的。
3.强调实践
选择学习内容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用得上”,判断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也是“是否用上了”。
4.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成人学习更多的是立即应用,没有必要过分追求理论的深入、体系的完整、细节的论证,足够解决问题就好。
5.内在驱动
成人学习更多的收内在因素:希望解决问题、增加能力和自我实现。而非外在因素:考试、考证的驱动。
如何阅读呢?看看拆书帮的便签读书法:
第一: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提炼加深
尝试着用自己的话重复书中观点,加深关键信息的记忆。因为在用自己的话重述时,你已经在思考加工核心观点了,所以这样提炼更容易记忆,记忆的时间也更久。
第二:关联自己的以往经验——关联整合
著名教育学家克里提克斯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经验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同样,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仅仅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只有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改变行为才是学习的真正价值。
第三:以后我该怎样做——内化运用
成人学习是强调实践的,学习的目的是应用。研究发现,”学以致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扩张,一种是重构。大部分人习惯使用扩张式的方式,尽力用新的知识去适应原有的思考和行为模式。但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变化快到量变已经不够了,必须通过学习达到质变——当计算器出现,你再怎么练习打算盘,都无法跟上时代速度了。所以我们需要成为有很强适应性的学习者,不论环境怎样改变,仍然可以有效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多用第二种方式,重构知识,寻找之间的联系,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以上就是工作后我们读书遇到的困惑和解决方法,希望我们通过读书,联系自身拥有的经验,真正将书中精华消化吸收,为我们实际的工作生活服务。
(注:部分观点来自《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赵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