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有很久不曾动笔了。不知为何,就是突然,写不出,也不想写。
这两周,新课都陆续结束了。各班都已经开启了复习。多次巡堂,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的背弯下去了,头低下来了,眼睛越来越迷蒙了。走到四楼,六年级挺安静,往窗户探头一看,哦豁,倒了一片。再往前,嗯?很吵,旁边的五年级,老师在台上讲,下面几个“躁动”的孩子,在尽情表演。这时,内心的火力值已经被点着了。再一路向下,昏昏欲睡,毫无生气。这个局面,真是把我惊了一身汗!这样的学习状态,这个“第一”只怕是又要当定了!
早晨值周,校门口已经人头攒动。很多孩子来得很早,但大多都去了旁边的小店去报道,我看了看手表,每个孩子至少呆满了十几分钟,二三十分钟有之。每个出来的,绝对不会空手。到了校门口,衣服扣子开着,红领巾临时从书包里翻出来往脖子一套。这场面,真是让我难以忘记呀!七点四十五分,校园的铃声响起来了,几个男孩子姗姗来迟,以为会急急地冲向学校。没曾想,有些多情了。他们径直走向了旁边的店里,步履稳健,眼睛都不层斜扫过来下。让另一个稍微晚到的女孩儿去喊,结果带给我一句“晚了就晚了呗”……
这一段时间的种种表现,让我突然意识到:在这个四年里,我都做了些什么?这些孩子获得了什么?我没有想得很明白,但我大致做了一些:首先从着装开始——规范穿着。大课间的时间,我讲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从扣好自己的衣服开始。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的我们,妈妈是不允许我们敞着衣服的。我们的每一个扣子都必须整齐地扣好。我把我的小时候,跟孩子们分享了。我想,我们的变化就从这个扣扣子、扣拉链开始吧!
第二个动作,我带着孩子们喊出了“站如松,坐如钟”的口号。源于大课间,孩子们懒洋洋地,一点气都没有。我让音乐停下来了,提出跑操要求,重新开始,第二遍的确会好一些。而在做操的过程中,“肌无力”的情况很普遍,我忍着忍着,直到做完操。音乐停止,我让孩子们看着我们眼前的树,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我希望他们能像这些树,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做到“站如松,坐如钟”。一开始,回复我的声音很稀散。于是,一遍又一遍地问,一遍又一遍地回答,直到响亮且有力。
第三,解决那些上课睡觉、上学迟到的问题。他们都被值周老师带到了我的办公室,在这个时间里,我让他们读语文书,做到“五不”。作为小小的“惩戒”。几天下来,有几个家伙,课文已经读得很正确很流利了。还有一个“常客”,背着一个空书包,他就完成“特殊任务”——抹台面。看似简单的工作,可却也遭到了两个二年级娃儿的“指点”——没擦干净。于是,教他怎么抹,告诉他简单得事情里,也需要动脑筋想怎么做,才能做得做快越好。好在这个孩子态度不错,一次又一次地擦,终于把台面擦干净了。
纵观这几日的成效,还是有的。我的反思也开始越发地明晰起来。一直以来,我想要的校风、学风、班风,并没有完全地用实际的措施和方法去落地。而总是把习惯挂在嘴巴上的我及我们,又做了什么呢?活动育人,只解决了学生的能力问题、给予了锻炼的平台与机会,孩子们自信了很多,站在台上从容了许多,在这一次的名家朗诵活动中,我感受到的最大的感受。但习惯,学风、班风、校风都还悬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校风好、学风浓,要成为我们真正的目标。写到这儿,我的心儿顿时明亮了许多,我也清楚了我接下来的路。最近,被这些事缠绕有些累。我想接下来,就应该回到各司其职,至于如何各司其职,我想我还得要想想,还得要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