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任初三12班语文,是蜗牛班的蜗牛班。在前六个班热火朝天地备战中考的时候,我们也过得热火朝天,我们在热火朝天地和这群熊孩子斗智斗勇。他们纪律差、自制力差、学习差、心智不成熟。
我们上课的开启模式是这样的:上课铃响了,老师往讲台上一站,大多数学生熟视无睹,仍然自顾自地说着话。老师必须不断地强调纪律,才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
每次一上课老师怀揣沉甸甸的知识斗志昂扬的去,下课却经常垂头丧气地回来。我们经常抱怨这是教了一群什么学生啊!给大家来点鲜活的事例。
小鱼老师一次上晚自习,班里玩橡皮泥的、下棋的, 择头发的,趴桌子上睡觉的,做什么的都有,一片欢声笑语。小鱼屡止无果,心里气得鼓鼓的,不成想还有没事找事的学生。
小鱼在班里巡视着,️有一生拉着长音冲小鱼说:“没事走两步。”
小鱼一听,便站住了。
该生又说:“一动不动是王八。”
气得小鱼打,打不得,骂,骂不得,说“下课来办公室。”
该生像大猩猩一样,夸张地摇着两个胳膊,嘴里唱着“大王让我来巡山”跟着来了办公室。
小鱼后来给我们讲这个段子,我们眼泪都笑出来了。
一日我上课,班里的捣蛋鬼小c在说话,我示意他别说了。
他睁着贼亮贼亮的眼睛对我说:“老师我发现你最近对我温柔了,八班那个女老师跟学生关系可好了,学生都叫她爹。”
旁边的生问:“女的怎么叫爹呢?”
小c说:“女的也叫爹,老师我们也叫你爹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其余生哄笑。
我板着脸说:“不要说话专心学习。”
小c见我反应不大接着说:“要不叫你姐姐吧。”我不说话,心里的火气烧得腾腾地。
小c接着又说:“不行叫姐姐,显得你太老了,叫什么呢?”然后假装思索,旁边一生说:“叫姑娘。”
我哭笑不得,只能强压火气说:“想谈心下课去找老师,现在抓紧时间学习。”
小c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我听你的,我不说话。”
我刚想高兴,只听他又悠悠地说:“我光看着你,一直看着你,你那么好看,我都舍不得挪开眼。”
我不理他,只要他闭上嘴巴不影响教学就可以。
见我不理他,他又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你怎么脸红了,大家看老师脸红了。”我知道不能接他的话,否则没完没了,只好说:“从现在开始把嘴闭上,下课跟我来办公室。”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蜗牛班比比皆是。我们教了一群活宝。常规的课堂教学更本不适合这群学生,而且也更本抓不住他们的触动和痛点。我们都很苦恼。
但一味苦恼只是徒增烦恼,有问题就要积极找对策。一番思索之后,我发现原因不只出现在学生身上,我们老师也存在很大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教得都是常规班,初三唯一的目标就是应对中考,我们的工作主要以中考为指挥棒。
现在我们教得蜗牛班,我们潜意识里还是按照中考的要求来要求和教授他们。通俗一点说,就是有点照着柳树要枣。
他们最不擅长的是学习,最自卑的是成绩,我们却天天揪着他们学习,逼着他们要成绩。这无疑于天天把他们的缺点拿出来晒一晒。
他们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自信心丧失,做任何事情没有目标、也没有信心的,没有成就感。
那些学生上课总是爱出风头博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的学生,那些课下活跃,一到上课就沉默无语的同学其实都是心理自卑的学生。他们这些反常行为大都是内心自卑的外在表现。我们要找到打开差生的正确方式。
我上语文课时有一个小发现:学生虽然不愿意写、不愿意思考,但愿意背书。我把背诵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完成一个目标就可以找我检查或着互查,查完就可以把名字写到黑板上,最后我把名单发到家长群,让家长分享他们学习的成就感。
每次背诵,学生都热情高涨,平时再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也能或多或少完成几个小目标。
他们不是不想上进,只是再怎么学习,他们也看不到希望,他们在面对中考也注定是失败的。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
他们还小,意识不到除了高考走向社会后还有更多需要知识的地方。作为老师我们苦口婆心,呕心沥血,敦敦教导,都不如社会这个老师让他们明白的透彻。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对一条路很感兴趣,母亲对她说:“你不要去走这条路,看起来妙趣横生,却荆棘密布,当年你外婆就警告过我,结果我没听,吃了不少苦。”
孩子问:“外婆都告诉你满路荆棘了,你为什么还要走?”
母亲说:“我没有走过,我体会不到你外婆说得困苦。当时根本没把你外婆的话当回事。”
孩子说:“没有经历过,我也体会不到你说得困难,我也想必须试试。”
然后孩子一路走来灰头土脸,历尽艰辛,才明白母亲的话用心良苦。
我们的学生就好比是这个孩子,我们的说教和现实相比有时是徒劳的,只有经历和现实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经历了,才能真得明白。
但孩子们,老师不想让你们走弯路,老师宁愿教会你们的是我们,而不是严厉的社会和赤裸裸的现实。
当谈到半年后毕业的打算,他们很愿意和我交流。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态度认真很多,不再嬉皮笑脸,稚气的脸上显出少有的成熟,成熟得我有些心疼。他们的语言中有对未知的迷茫和希冀。
他们马上要走向社会了,要走一条比莘莘学子更艰辛的路。我们的社会对这样的孩子具有很大的接纳性,却缺乏更大的包容性。虽然他们还是孩子,可一旦走向社会,他们便会被简单粗暴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吐槽一下我们的职业教育。国家对这方面的重视、人们对职教的认知、以及职教的普及等个方面都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考不上学的初中毕业生可以直接免费分流到职业院校,孩子们的人生路也许会好走些。
我对学生说:“无论你们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一开始不要只看钱,一定要学一门手艺,有个一技之长。”他们点点头,希望他们走向社会,能被给予更多的善意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