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平安夜,首先祝你平安夜快乐。
还记得第一次一本正经的过平安夜是在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那天我买了一条围脖,站在女神他们宿舍楼下打电话给她,约她下来。等她下来的时候,我突然间心跳加速,把礼物塞到她手里就跑了,真真羞涩的青春,后来那晚我就失眠了。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叫《圣诞节,关你什么事儿?!》,大体说的是中国人过外国人的节日实在是有些不对,有些“数典忘祖”,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子觉得。如果实在要过圣诞节,那也应该过我们自己圣人出生的日子。诸如孔子,老子,庄子......,起码不要过一个外国人的圣诞节。
我不是不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我觉得这种观念实在是误会了节日的真正功能。
在以前,或许节日还有仪式感,神圣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节日的仪式感和神圣性已经慢慢的消失了,剩下就只有娱乐和消遣了。
但是娱乐和消遣就是不好的吗,仪式感和神圣性就是好的吗,变成娱乐和消遣就不好的吗?我觉得不是好不好的问题,娱乐和消遣,仪式感和神圣性是一种东西,都是所有人内心的渴求。如果不是大家内心的渴求,别说是外国人节日,就是外星人的节日,也流行不开来。
我记得小时候,我特别的盼着过年,要到过年的时候,总觉得发自内心的喜悦。但是其实过不过年日子都一样的过,饭都一样的吃。但是我妈总说:“庄稼人别盼着过年,过了年就要下田”。今天我觉得我理解我妈的话了,我想在今天,很多人即便是过节,放假回家,在家里面呆着,也过不好吧。
为什么过不好节呢?心里面着急呀,着急什么捏?不知道,“不知道,所以着急”。
其实不仅仅是越长大,人的生存境遇越差。别看人类社会各种东西飞速发展,但是人类的生存境遇是越来越差的,我给你梳理一下。
十万年前,人类还是南方古猿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其实他们的生存境遇好差哦,整日食不果腹,风餐露宿,衣不蔽体。其实不然,其实他们的生存境遇非常好,因为整天在路上晃悠,只要在树上摘点果子吃饱了,就是睡觉,除了睡觉就是打豆豆。即便是今天很多人的梦想无非就是如此吗?
而一万年年前,人类的祖先从非洲向全世界迁徙,慢慢发展起来农业革命之后。人们的境遇看似变好了,其实是变差了。开始种庄稼之后,农民春种秋收冬藏,面朝黄土背朝天,忙活四季。于是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在树上晃悠的时代了。
而一百多年前,工业革命爆发,人们的财富大爆发。人们的境遇变好了吗?并没有,而是变得更差了。在农业革命,人们起码有晚上,冬天,雨天可以消遣。但是工业时代这些统统没有了,除非天上下刀子,否则窝在家里不上班就没饭吃。
互联网人工智能来了,很多人预测。以后大家都不用干事了,全部是机器人来干了。大家只要乐呵呵的过日子,等着吃闲饭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可能恰好相反,可能人类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生存生面。甚至现在有科学家称:睡眠是一种病,如果某一天,睡眠作为一种“病”能够被治好,你是治呢,还是不治?如果睡眠作为一种“病”被治好了,那么睡觉这个时间,你是用来搬砖呢,还是用来消遣?如果别人都用来搬砖,你会用来消遣吗?
其实人们的日子是过的越来越糟心的,所以人们才会对节日这种共识性的消遣娱乐时刻有这么大的需求。即便是在民国时代,在胡适的日记里面还能看到,天天打牌的日记。今天的大学教授可能天天打牌么,哪有这个时间,不停的去参加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各种......
所以,有节就将就过好了,还分什么中国人的节日,外国人的节日什么的。
而且我觉得要好好过,彻底的把所有的烦心事全部抛开,专心的把节过好。因为过好节,又可以好好搬砖了。
最后祝你平安夜快乐,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