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引发的疑案

190112日更第42天:


记得初中时,一个老师在课上说,她很喜欢茉莉,并顺手在黑板上写下一首咏茉莉的诗: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尤觉玉肌凉。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天下第一香。

那时年轻,记忆力好。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遍,我就记在心里。这一记,就是好多年。

除了那会儿记忆力好外,还因为这诗也不错。不需要解释,平白简单,一看就明白,所以能记住。

直到很多年后,无意中发觉,这首“诗”居然不是“一首”诗,而是两首诗拼接起来的。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尤觉玉肌凉。”这一句出自南宋刘克庄的“留山间种艺十绝”: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无尤觉玉肌凉。

野人不敢烦天女,自折琼枝置枕旁。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天下第一香。”这一句出自宋江奎则的“茉莉”:

灵种移来自越裳,何人提挈上蛮航。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说实话,老师教给我们那首假诗挺好的,就象有的集句诗比原诗好。刘诗的前一句好,江诗的后一句好。把这两句拼成一首新诗,比原来的两首诗都好。当然,我估计老师不是有意为之,就是背混了。

这说明啥呢?

说明年轻时记忆力好,应该趁着记忆力好时多记东西,理解不了也没关系,可以先记忆后理解。

说明老师在我们心目中多么神圣,说啥就是啥,不会置疑。即使老师是错的,我们也以为是对的。老师,比大多数职业都重要。

说明真正好的东西自然会让人记住,不需要强推、硬塞、大喊、重复。那些不够好的东西,自然就会过滤掉,就象两首咏茉莉被忽略掉的半句一样。

现在,即使我知道那是两首诗,仍然会很自然地背出当年那首假诗。

(微信公号:孔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