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有一个好基友,平日里能说会道,死的都能给他说活。可是一到和父母沟通,他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一张嘴啥也说不出来。
大学的时候,学校给了他一个机会,去加拿大当交换生一年。
结果他二话不说就拒绝了,说父母不会同意的。
我们纷纷指责他:你都没说,怎么知道他们不同意。
结果这哥们回答:没得说,说了也是徒劳,肯定又说去外面人生地不熟,怕被骗啥的,我以前又不是没试过,他们不会理解。
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孩子应该都希望和父母保持正常和沟通。
为什么我的基友就这么抗拒呢?
起初,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当我接触到塞里格曼效应之后,我才明白,大概是因为习惯了绝望吧。
02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一条狗放进一个带有装置的笼子里,在锁住笼门之后,只要蜂蜜器一想,便开始电击它。
一开始,狗会拼了命地往外跑。
当它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逃脱出去,便放弃了往外跑,直接倒在地上呻吟颤抖。
多次实验之后,塞利格曼打开了笼门,按响了蜂蜜器,不再给狗电击,这时狗不但不逃跑,反而是直接倒在地上开始呻吟颤抖。
这种现象被称为塞利格曼效应,在心理学上,也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这只狗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我的基友。
基友的父母对他十分严厉,向来父母就是说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是他们决定的事,基友怎么反抗都没有用。
如果基友说了个不字,迎来的可能就是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他曾给我讲过自己的一个事。
他妈要求他每天吃一个苹果,有一段时间,他牙疼,不想吃。
但是他妈不愿意,非得逼着他吃,他不吃,他妈就会一直骂他,骂到他吃下苹果为止。
他尝试过有几天坚决不吃这个苹果,结果他妈每次都是,在他睡着的时候,把他叫起来,让他必须把苹果吃下去。
最终他妥协了。
只要他妈一开口,不管牙痛还是头痛,他都会把苹果吃了。
基友的心理就是,反正也无法沟通,也没必要再说亚通了,直接吃了更省事,也就痛那么一会。
他已经默认了,自己的行为和沟通的结果不存在关联,他认为自己无论对母亲说什么,都无法改变她的反应。
认为自己希望的结果一定不会发生,认为自己讨厌的结果一定会发生,慢慢就习得性无助,变得被动不再尝试改变现状。
03
在父母关系中的塞尔曼效应,会使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远。
那些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存在习得性无助的孩子,都会有几种表现。
第一种是回避沟通。
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和自己的父母开口;如果父母主动发起对话时,你会感到痛苦。
娱乐圈的“妈宝男”朱雨辰,曾在节目上说过,自己有一段时间,一看到母亲的电话就很烦躁,不想接电话。
这是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很典型的特征。
第二个是容易翻旧账。
就是说,当你和父母对话的过程中,你会不断想起以前类似的场景。比如想到自己小时候是因为这么说,然后被挨打了。
又或者说,上一次,出现了类似的事情,你的爸妈还是一样不理解你。
这些事情都会让你的情绪阻止你继续冷静的沟通。
有些人会直接表示自己不想谈话,有些人会刻意迎合对方的意图,以便快速结束对话。
当一段关系的沟通出现了习得性无助之后,关系之后愈加消极,甚至会在某一天集体爆发。
如果你想过上正常的人生,你就必须打破这种消极的状态。
04
和父母好好沟通,其实不是没有办法。
首先你要记住一点是:以成年人的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
很多人之所以会不敢说话,是因为自己还被锁在笼子里,把自己当成小时候那个弱小的孩子。
这么做,只会让他们采取过去的方式对待你。
你要做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仔细回想一下,自己平时是如何平静理性地和其他人进行沟通的,然后采用相同的态度,语气和技巧,运用到和父母的谈话上。
当你的气场和过去不一样时,你的父母也会意识到你和过去那个孩子不一样了,现在的你已经是一个有足够力量,需要她们尊重的成年人。
当然,你同也必须意识到,你的父母不一定马上就能转变她们的想法。
刚开始的时候,沟通可能会出现过激的反应,这个时候,你要学会停下来。
等下一次沟通时,你再表达你的想法,切记不要用情绪爆发的方式表达自己。
因为只有小孩子,才会用动怒的方式,一旦你动怒,你变又成了小时候的那个孩子。
其次,你要检查和纠正自己的归因模式。
归因模式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
陷入习得性无助的人,很容易会用内归因的方式来解释坏的结果。
比如,当自己和父母沟通失败时,他们会觉得原因在于我和他们说不通,或者是父母的性格太固执。
但是外归因的人会觉得,这是话题的时既不会,时机不好。
一味地内归因很容易让自己深陷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我们应该尝试内外结合,从各方面找原因,这有利于你看到改变沟通的可能性。
最后,你要学会注重谈话成果,而不是着眼于情绪的发泄。
在沟通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想要通过这次谈话得到什么结果,这个结果必须是清晰明确,符合实际的。
当你有了一个目标之后,沟通的过程中,你就要坚持你的目标,不要被带跑了。
如果沟通没有带来你想要的结果,你也不要气馁,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
告诉自己,可以对父母开口,就已经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了。
当然,你也可以找信任的朋友聊一聊这件事,表达自己的情绪。
只要用心,就能改变。
05
父母的心永远都是希望孩子好的,只是有时候,他们的方式不对。
我们该给与父母理解和爱,但也要争取自己独立的权利。
如果你也遇到了这个问题。
希望你可以尝试着去打破这个局面。
放任不管,只会加深你与父母的鸿沟。
而你也只能是那个,在门口徘徊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