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6-10-26 顾志君 福泉山房
周某,女,47岁,环卫工人。
初诊:2016年10月13日
主诉:胃痛3个月,加重1个月
现病史:素来体弱多郁,加之环卫所常常需要在清晨工作,一经触冒风寒则头痛、关节疼痛发作。3个月前因饮食不节出现剑突下疼痛,就诊于青浦某医院,诊断为:胃炎。予服“奥美拉唑胶囊、莫沙必利片、气滞胃痛颗粒”10余天无效,继加服中药(六君子汤加减)疏肝健脾2周也不见缓解,近一月来逐渐发作频繁,又因畏惧胃镜检查,遂来求诊。
证候:面色略黄,体形消瘦,精神不振,靠着桌子就想趴在桌子上,胃痛稍胀,无反酸,大便干,数日一行(原来通畅),虽有食欲但不敢吃,舌红苔白,脉沉弦略滑。
辨证分析:饮食停滞,气机阻滞
治则:消食导滞,行气止痛
处方:姜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莱菔子15g,神曲12g,山楂炭15g,赤芍15g,炙甘草6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木香6g,5剂。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早晚温服。
复诊:患者服药1剂胃痛即好转,但第2天开始出现频频腹泻,日行2-3次,大便杂有不化,气臭难闻。虽腹泻频频,但她越泻越舒适,胃痛全除,其余不适,也均好转,于是又自行抓药5剂服用,累计服用10剂。刻下腹泻已止,胃痛全除,但觉饥饿感较为明显,舌脉同前。
辨证分析:前服消食导滞,滞下、气行、痛止,本拟益气养血调其体虚治本,而自行又服消导,难免胃气亏损不复,嘱其停前药勿服,转以调养为主。
处方:生黄芪20g,炙甘草6g,桂枝6g,白芍10g,红枣10g,小茴香6g,乌贼骨12g,炒谷芽10g,7剂。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早晚温服。
临证心悟
中医治疗胃病历史悠久,从胃脘痛的病机来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这里讲的是肝胃不和。《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这是讲寒邪入胃。《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里讲的是饮食所伤。《黄帝内经》虽是两千年之前的著作,但对胃痛论述颇为详细,病因多见:气郁、寒凝、食滞。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谈及胃痛,多以宿食为主,其制大小建中汤、附子粳米汤、芍药甘草汤、吴茱萸汤等皆为后世常用方。
患者来诊时除了胃痛不已,并无明显胃胀、嗳腐、泛酸的伤食表现,因何仍认作“食滞胃脘”之证呢?
本患者素体气虚,多年来又因工作触冒风寒,劳倦日久自然伤及脾胃元气;情绪多郁,木土必然不和。3个月前因饮食不节,食滞胃脘,气机郁滞,不通则痛,由于寒、湿、气混杂停滞于内,故此虽服用胃动力药和疏肝之中成药而仍无效。后又加服健脾养胃之汤方,更犯“虚虚实实”之戒。患者元气素来不足,正不抗邪故虽受邪日久而未见胀痛、嗳腐、吞酸。此时患者的身体反应可谓敌人过于强大而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矣!但也有端倪,如:虽欲饮食而不能多进,大便干结不畅均属于“气滞食滞”之征。
“饮食停滞,肝胃不和”的病机出来了,治疗上自然“通则不痛”以通为主。患者胃痛、便秘似乎应该用攻下法,比如“大柴胡汤”,但由于患者素体虚弱,寒湿较重,孱弱之体不耐攻下,但如因体虚不驱邪而贸然补之更是南辕北辙。权衡再三,用轻可去实之法,处以《丹溪心法》之保和丸加减。
方用山楂消油腻肉积;神曲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面食痰浊之积;陈皮、半夏、茯苓理气和胃,燥湿化痰;更加芍甘香金汤,诸药合用具有消食导滞,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患者服药后腹泻乃是陈腐荡涤的表现,虽不攻下而自下,这是中医“因势利导”法的体现。随着腹泻而邪气渐去,故此腹泻自止。
“推陈出新”之后本应补益,而患者自行多服消导,遂致胃府空虚,饥饿感强,此乃气虚的表现,所以停服原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以健脾养胃,治其本虚。
顾志君
医务工作者
主治中医师
以学习为步伐,以治病为己任
以科教为宣传,以实践为标准
长按二维码,关注福泉山房
小福微信:fuquanshanfang
希望看了对你有所助益
赞赏
阅读 4赞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