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一直听说小叔公是把原来那个黑不溜秋,矮矮胖胖的老婆赶走后,才娶了现在的小叔婆。
我记事起,小叔婆虽然上了年纪,但是那一头自然卷发,正好齐耳,正是现在流行的大波浪卷;肤色白皙,脸若银盆,身材匀称;耳朵上戴着一副小圈银耳环。
叔婆嫁过来时很轰动,不是因为她的样貌,也不是她有丰厚的嫁妆,而是她不仅带着拖油瓶儿子,还带着自己的前夫。
她前夫据说是个瘫子,无法行走,常年卧床,但脑子是清醒的。
只是在小叔婆嫁过来两个月之后,那男人就撒手人寰,估计是想着了无牵挂,才被气走的。因为小叔婆带来的儿子文强,其实是领养的,不是那个男人亲生的。
这样畸形的家庭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恢复到了正常,在外人看来,现在他们是一家四口的组合家庭。
02
可小叔公和前妻生的大儿子康明,从来都不是善茬。在家里几乎是仇视小叔婆和她的儿子文强。
大冬天时,康明偷偷把棉被浸在大水缸里,让文强在破棉絮里哆嗦了好几个晚上。吃饭时,常常嚷着吃不饱,小叔婆只好把自己那份给他吃。
那个年代,真的是连吃饱都不容易,挖野菜,啃树皮,吃糠都是常见的事。可小叔婆还是想着让两个孩子上学。
那两个孩子就一前一后上学了,小叔婆告诉他们康明是哥哥,文强是弟弟,两人可要团结在一起,免得受别人欺负。
可是那两个男孩子能不吵架就很不错了,不会在一起学习,也不会在一起玩耍。
那大儿子康明常常觉得小叔婆母子俩碍眼,觉得他们是外来侵略者。
03
据说有一年冬天,他们能吃上红薯小米粥,本来很欢喜,从不做家务的康明那次居然愿意生火。
其他人就去田里干活挣工分去了。
那天中午,他们回来时,掀开锅盖,发现什么都没有,连汤都不剩。
小叔公从草堆里揪来了康明,严声质问,原来他把红薯粥能喝完的就全喝完,剩下的全部倒给猪吃了。
他是吃得饱了,可其他人饿得饥肠辘辘,下午几乎是硬撑着去干活。
在那个半饥半饱的年代,没有谁轻易倒下,都卯足劲活着。小叔婆勤劳能干,她的小菜园里一年四季都有生气,虽然日子清苦,但也知足。
04
康明和文强越来越大,理应也让人越来越省心。可是那康明偏偏不学好,常常在村里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不是哪家不见了小羊,就是哪家少了只鸡,有时接二连三,有时隔三差五,村民都叫苦不迭。
直到有一次他偷了一户人家的几块钱,大家实在忍无可忍了,就一起去报案。小叔公赔了钱,那康明就进去蹲了几天。
可是出来后,他还是惹事端,叔公叔婆经常去赔礼道歉,家里几乎永无宁日了,没有大事,可总是心惊胆战。
在邻居的指指点点中,康明成年了,但也没有收敛,身上又多了匪气,村里胆小的还怕他。
其他人家的日子都渐渐宽裕了起来,可小叔公一家的日子仍然紧巴巴,他常常指着康明骂都是被你赔光的。
05
转眼两个儿子都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康明的名声不好,自然没人来做媒。可因为太穷,小儿子文强也没人来做媒。
那时小叔公的身体开始不好,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在用药。好在他是较早一批入党人员,思想觉悟高,村里给了他一些经济上的补助。
小叔婆撑着那个家,她知道给康明娶媳妇很难,就想着要给文强娶。可先得有两间房子吧,这代价可不小呢?
小叔婆正愁眉不展之计,她发现有两户人家的中间空出了一块地,正好可以造两间小房子。关键是她想借这两家的墙头,这样可以少买一些砖。
小叔婆小心翼翼地找两家谈话,虽都有点不情愿,但最后都答应了。
房子落成后,康明吵闹过。小叔婆就当着全村人的面承诺,两个儿子,谁先娶上媳妇就给谁。
06
可是后来村子里发生了一件事,彻底让这家娶媳妇无望了。
那时大队里刚兴起乡办企业,大队许多年轻媳妇和姑娘都去报名上班了,这可比光种田好多了。年轻媳妇可以挣钱补贴家用,姑娘可以为自己添置更好的嫁妆。
每天都可以看到她们骑着自行车在大路走过,欢欢喜喜去上班。
有时也会加班到深夜,有几个姑娘就结伴而行。她们总会经过一座大桥,刚开始桥墩下面只是传来诡异的狗叫声,偶尔有泥块扔出来。她们也只是前后嘱咐骑快点。
可是后来就变本加厉了,从桥墩下面跳出一个人,戴着毛茸茸的面具,出来吓唬恐吓她们,那一次有个姑娘吓得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哭得呼天抢地,村里的人都惊醒,几个男的连忙跑出来。
把那个面具人给逮住了,扯下来一看,正是小叔公的大儿子康明。
那一夜,村子里乱作一团,康明也被揍了一顿,但没被打残打伤。
几个胆小的姑娘被吓得从此不敢上班了,康明安分守己了几天。
可是大家都知道,不多久肯定又有馊主意,出幺蛾子。只是不希望那倒霉落在自家门前,看见那一家子都躲得远远的。
07
那年冬天,飘过了一场大雪,此后几天都是好天气。各家各户都在阳光下晒太阳,聊家常。
那时村里走过一位中年妇女,头上裹着蓝色的方巾,一身灰布棉袄,很是臃肿,斜挎着一个布袋。
村里人猜是不是要饭的,可看着又不像。直到那人走到小叔公家门口,大家都恍然大悟:原来是康明的亲娘来看他了。
差不多都走了十五年了,到底来看儿子了。村里人一边感慨,一边到他家去看热闹。
小叔公是一直阴着脸,康明也躲得远远的,不肯相认。小叔婆却是很热情,拉着她进了屋,问长问短。
原来那女人被小叔公赶走后,就四处流浪,真以讨饭为生。
后来在一个村子里,遇见了一位庄稼汉,从小没有爹娘,连自己生日都不知道,只认为中秋是个团圆的好日子,所以把自己生日定在了中秋。
那村里人看到这两人都是孤苦无依的,就把两人撮合在了一起。
日子倒真的是过得风生水起,生了两个女儿,四个儿子。那庄稼汉很勤劳,觉得能娶上老婆,能有个大家庭,是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别人嫌弃的,在他眼里却是美好。
08
那女人觉得日子好一点了,就想来看看一直牵挂的儿子。
她自然不知道儿子那些烂事,小叔婆也有意避开。中午时,小叔婆还好好招待了她中饭,尽是问些关于她现在家庭的事。
“你那大闺女多大了?”
“二十二了。”
“有人家了吗?”
“说过一个,但后来没成。”
“那下次再来时,可以带她一起来玩玩。”
聊家事中,小叔婆打起了另外的主意。
这两个女人倒真的相谈甚欢,后来那女的真把自己的大女儿兰英带来了。
小叔婆忙让文强张罗招待。文强眉清目秀,生得俊朗。
两人最后是对上眼了,约定下次还会见面。
这时康明知道了,非常反对,并追着兰英赶她走,“他们是不要咱妈的,我妈是被赶走的,你还有脸呆在这。”
村里几个大汉,最终拉住了康明,虽然还是喋喋不休,很多不满。但是他哪里能阻止小叔婆的决定,和两个真心爱慕的人。
小儿子文强和兰英最终成家了,后来生了两个女儿。小叔婆的那桩心事总算了结。
虽然后来也有婆媳问题,村里人也有说那媳妇跟她娘当年一样好吃懒做。
可是小叔婆也不管这闲事了,她认为只要那两口子安心过日子就行。
她不挑剔儿子媳妇对她怎样,只好言相劝让他们好好过日子。
康明后来进过好多次牢,据说往后收敛了一些,在外一直打工,许多年不见。大家都太平了许多年。
09
直到小叔公去世时,康明回来了,但不是料理后事,而是又过来吵闹一番。
大吵之后,康明在父亲灵前大哭了一场,把各种心酸遭遇都哭了个遍。
村里人都不免同情了起来,都跟着抹眼泪。
可小叔公被火化后,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康明就把小叔婆住的两间小屋给砸了,尤其是屋顶被掀得差不多了,快要塌下了。
他是存心要把家毁了,把小叔婆赶走。村里人都替小叔婆不值,摊上那人,真是不幸!
可小叔婆坚决留下,成家的文强也只有两间房,根本住不下。
10
后来村干部决定让小叔婆暂住在谷场的那间屋子。
那屋子都放没用的杂物,光线不好。小叔婆用布围了一块像样的地方,搭了一张床,村里的几个泥匠为她安置了一个灶台。
小叔婆在那屋生活了好多年,直到政府开始扶贫政策,把她的那两间屋子修缮妥当。
小叔婆再重新搬回家后,不到半年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