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湖南的一座小镇,是家中的长女。
父亲是我人生中见过心地最善良的人。他子传父业,是个道士,有很多的信徒和香火。无论这些信徒是何身份,是否明事理,父亲都一一善待,常常自己吃亏受气,也从不抱怨和发怒。我无数次幻想过自己是长子,所以,一直按照长子的标准要求着自己长大,总是担心父亲被人欺负,总想在旁保护他。
学生时代,休息和放假时,我不太爱出门,总守在家里,待在父亲身边。一旦有人欺负父亲,一定是要上前理论和保护父亲的。一边心疼父亲,一边又觉得愤愤不平觉得父亲过于软弱。和父亲说起这些事的时候,他总是教导我学会“忍”,意味深长的说:“忍字心上一把刀,真正能做到这个忍字是很难的。你一定要做到。”
很遗憾,我到现在都没有做到,总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化身。在尝到过一些苦头后,虽会适时的控制自己的本能冲动,但依旧没法理解父亲关于忍的处世哲学。
父亲带过很多的徒弟,有些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带在身边,像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并传授本领,从没有一句苛责。不幸的是,没有一个徒弟在“成材”后待自己师傅好的。不是坑害父亲就是抢父亲的香火,大抵验证了“慈不带兵”这句话。
所以,我一直认为,保持善良的同时一定要有原则和自己的个性。否则,善良也是愚善,甚至会造恶。
在我的成长记忆中,父亲在家话很少,大概是因为母亲能言善辩,没什么机会表达自己。想表达时,也会因为词不达意而被老妈各种挖苦和纠偏。我在家时,一定是要跳出来站在父亲那边,帮着理论的,总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老妈是个大美女,骨子里是向往浪漫爱情的,一直嫌弃父亲个子矮长得不帅,还不会甜言蜜语,虽各种不满意,却也一直和父亲相依相伴。我老在想一定是父亲最大的优点——孝顺征服着老妈。说到孝顺,外婆在世时,总和我说:“你妈能嫁给江权(我父亲),是祖上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比亲儿子对我还好,可是,你妈不懂得欣赏,真是可惜啊。”
父亲自己在回忆外婆时,也总忍不住泪盈眼眶:“你外婆是天底下对我最好的人,她是真的心疼我。”父亲不善言辞也不懂得表达感情,但每次说到外婆时就很动情。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外婆是从内心深处完全接纳父亲的人。没有好与不好,接纳他本来的样子,真实的样子。这个世界上唯一懂父亲的人离开了人世。而我,至今都在想让父亲变得更爷们,学会拒绝,有自己的脾气,建立威信。多么可笑。
冰心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从小到大,我都不曾和父亲分享我的忧愁,只希望他看到我刚强和优秀的那面。父亲对我,话也不多,除了赞许就是鼓励。彼此都没说过我爱你。我是感受不到心与心爱的流动的,父亲对于我们的爱,就表现在努力赚钱让我们衣食无忧上。
这些年来,择校,毕业、工作、婚嫁、定居……遇到的所有难事,我都没有向父亲开过口,总是说我自己搞定,我知道他帮不上什么忙,实际也是不愿意他帮忙。但我知道他是甘愿为自己的女儿当牛做马,奔波一生,无怨无悔的人。我不忍心让他操劳和担忧。
父亲的确没有我理想中那般伟岸,但是他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温柔、善良、孝顺,忍。
谢谢父亲一生都在身体力行的教我忍让,我至今没学会,但会好好修炼。
作家耳根曾经说过:
父爱,与母爱完全不同,他更含蓄,更无言,如山一样。
你幼年去看,他是你的保护神;
少年去看,他似乎变成了阻挡你眼睛的障碍;
青年时,或许你会觉得,他变矮了,你认为你已比他高;
可中年时,当你再次去看那座山,你会忽然发现。
他一直都在那里,一直都在默默的看着自己的骄傲,狂妄,自私,以及狭隘,他都在包容,无声无息的包容。
你会心底酸楚,你会恍然大悟。
这——就是父爱。
易丹写于2019年6月16日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