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 | 业务思维和技术思维的区别?

去年换工作后,负责的领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从之前更偏向纯产品设计的方向变为更偏业务方向的产品。要说这两者有什么最大的本质区别,我觉得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上。

做技术方向的思维是“基于已有的技术方向和产品方向,判断产品是否符合业务部门需求”,而业务部门的需求是“在满足营收条件的前提下,想办法满足客户的要求,倒逼公司各个产研部门实现”。换句话说做技术方向的思维更了解现有的技术能力和架构,倾向于带着已有的方案来寻找客户需求;做业务方向的思维是本着“客户第一”的原则,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客户需求,促进成交与复购。做业务的是想办法解决问题促成交,做技术的说可以帮你解决问题,但是请不要给我制造麻烦。

做技术的时候什么样的业务最让人讨厌?我想应该莫过于满嘴跑火车随意答应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了。当年对接业务部门的时候最痛苦的莫过于“需求收集会”,几十个销售乌泱泱地带了几百个需求回来,每个都是非常急,要马上做。然而往往真的给他们实现后再去复盘并没有几个用户使用,也没有真正影响到签约(没有经验的销售会把客户拒拒绝产品的说辞当做真实需求),区分真实需求和伪需求非常重要。

做业务的时候什么样的技术最让人讨厌?肯定是办公室都没出过就跟你说客户需求的人。沉迷于自己对于产品和技术的理解主观臆断客户需求,或是不断抱怨产品带来的各种“无理”需求消极怠工。业务部门需要摆出大量的事实和数据才能说服他们勉强接受。有可能因为犹豫和拖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这种不同来自于考核指标的差异。业务部门都有沉重的营收指标和业绩指标,最终的绩效直接和营收、GMV、签约数量等数字相关,所以自然会去尽力“讨好”客户,一切围绕成交、活跃展开。而产品技术部门一般都会有要求稳定性、实现功能数量等指标,并没有和业绩直接相关。屁股决定脑袋,有这样的差异和矛盾就是很自然的了。

那如何做好各自的角色?一句话概括就是要有共情能力。做技术的多去感受下业务,可以跟着业务部门的同事去一线跑跑,了解业务部门的指标压力和客户的真实情况(不方便出差的比较直接的手段是体验一天客户mm的工作),知道哪些功能可能对业务部门至关重要,避免把更多精力投放在花拳绣腿上,调整好优先级;做业务的要对技术架构、产品架构了如指掌,知道现在实现了什么,每个方案的成本如何,甚至能够帮助技术部门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路径。一面要满足客户的诉求,一面又要兼顾研发实现成本和长远规划。

这样双方既能站在自己的立场制定规划,又能站在对方的视角看待问题,这样才是内部协同,和谐共赢的大家庭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386页老张老实,易于满足。胡雪岩觉得跟他无可深谈。想了想,只这样说道:“反正大经的佣金是您赚的。老张,不管怎么样...
    行走的蚂蚁yqb阅读 1,742评论 0 0
  • 入早立秋野,横舟渡万山, 奈何花已尽,相思顾缠绵。
    一个美术高考的校长阅读 1,436评论 2 1
  • 都说水瓶男很渣,为什么呢……我只觉得水瓶男很自私很自我,很以自己为中心!还有什么渣的地方大家说一说
    叽叽歪歪的猫阅读 4,574评论 3 4
  • 对于我这样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来说中午遛弯儿晒太阳显得极为重要,雨过天晴,天空瓦蓝瓦蓝的,空气格外清新,正是遛弯儿的好...
    言信阅读 5,324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