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庞大久远的菜系,因为积淀和传承,越难找到非常独特的味觉标签,通常是通过招牌菜品来代表自己。
这里只说那些独特的标签,草,料,酱一并算上。有明确味觉标签的几种菜系:整体比较清淡;或者菜系不够发达庞杂,菜品单一,一口能让人记住那种味道。
九层塔
越南pho主味觉,少了九层塔,跟潮汕牛肉丸河粉,没有任何区别!真的没有任何区别
也用在泰餐,三杯鸡。九层塔就是罗勒,品种有点区别,罗勒产自印度,流传全球。意大利菜必备。特别是芝士鸡肉意面,纯粹的黄色,加点罗勒就够了,不要黑胡椒。
黑胡椒
西餐必备,牛排和意面都不能少,这个很典型,典型到普遍,普遍到不那么突出了。法餐意餐都是大菜系,除了黑胡椒,香草用得很多,欧芹,迷迭香,百里香,小茴香,就怕不够香,没有标签。
咖喱
这个不说了,必然是印度,标签是有了,就是不好吃,除了港式的咖喱牛腩,还行。东南亚其他地方也用咖喱,比如印尼巴东牛肉,巴东牛肉调料太多,辣椒,虾酱都整上,同理反而缺少自己的味觉标签。可能好吃懒做的民族,都贪得无厌,一股脑全整上,你说四川人民在内陆,保鲜不了,必须加猛料,千岛之国为什么不像广东福建整清淡点呢?但是这个味道很喜欢,可能真是东南亚的祖先来自中国西南,跟家乡味觉有很多重叠。
虾酱
泰餐主味觉,没有虾酱,就没有泰国菜。几乎大部分泰国菜都得加。没有虾酱就没有冬阴功,没有泰式空心菜。虾酱好比豆瓣酱之于巴蜀,糟辣椒之于黔北,鱼露之于岭南。都是发酵出来的调料。内陆因为吃不到新鲜的,沿海的虾酱估计是舍不得,才会腌制发酵。
小茴香和孜然
一个是叶,一个是籽
战斗民族吃的水平全球倒数,唯一一道能让人记住的菜,土豆炖牛肉,因为里面加了小茴香。罗宋汤就是土豆炖牛肉再多加水!上桌之前也要加小茴香。
孜然成了中亚穆斯林味觉标签,各种花式倒腾烤肉,一定要。
韭花
蒙古,这个苦逼的民族除了韭菜花,估计以前啥味道都吃不到吃不起,盐都不放。
山葵根
日本料理的wasabi是山葵根研磨得来,要想试下可以去山葵家。我们叫他芥末是因为中国产的黄芥末是芥菜籽研磨得来,不辣。能辣出眼泪来的,是欧洲青芥根。山葵根最贵,所以刺激不够青芥凑。记得在苏兹达尔集市上语言不通,我很好奇一种酒,想试试,老奶奶只是偷笑。等我一口下去,辣得差点跳起来,像是猛灌了一口芥末。那根状物,绝逼就是青芥辣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