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生活的平衡

在《我以文字为业》一书中,厄休拉.勒古恩写到:“如果一个星期里每天持续创作,没有任何干扰,不去杂货店购物,不打扫房子,不做晚餐,每天一个人待二十个小时或更久,会是什么感觉?”

当时,厄休拉.勒古恩首次告别家中那间写作的房间,来到一个叫做“刺猬溪”的作家隐居所。对于要在这个隐居所纯粹写作一周,她充满了好奇,这会是怎样的体验?

在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哇塞,这样的生活太令人向往了,可以专心于写作哦!同时,也有一点担心:会不会太孤独了?

前几天参加一场教练辅导课,老师在听说我要照顾家庭,同时有一份对时间要求挺高的兼职,还要参加教练课程之后,她脱口而出:“天呐,你在做三份工作哦!”当时,我没说:我还很喜欢写作,总是在找时间写作。如果我说了,相信老师会更惊讶。

身为女性,我们要照顾家庭,也要工作,还想学习进步,同时还有自己的小爱好。面对这么多事情,之前,我时常渴望有大块的个人时间用于书写。也一直想营造出没有任何干扰,可以持续写作的机会。不过,真的很难。

慢慢的,我接受了现状。我不但不再排斥自己的时间被各种事务瓜分,反而觉得不同事务交织在一起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工作和学习让我与外界保持联系——人终究是社会动物。

因为要照顾家庭,我的日子总少不了洗衣、做饭、打扫等琐事。起初觉得它们挤占了写作时间,后来却发现,这些体力劳动反而成了思维的缓冲带——双手忙碌时,大脑反而能跳出卡壳的灵感。这让我想起厄休拉.勒古恩在刺猬溪的日记里写到:“我真的很需要体力劳动。”体力劳动可以让人从精神紧绷中松绑!原来,家务并非写作的对立面,而是一种平衡:当伏案太久,在案板上切菜的机械动作,反而成了让大脑呼吸的间隙。

写作、读书、画画,这些纯粹的爱好像空气一般,是人生的必需,丰富了生活。

所以,如果每天持续创作,没有任何干扰,不去杂货店购物,不打扫房子,不做晚饭,每天一个人待二十个小时。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样的生活可能享受一周就够了,多了,就不用了。不过光想象也没有用,可以找机会体验一下,也许我会喜欢这样的清净的生活,也很难说,不是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