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好像是一片湖和一座山之间的故事:洱海,一片形状像耳朵的湖;苍山,一座绵延数十公里坐落在洱海西面的山。山水即是文明的源泉,武侠中的大理国在历史上的确存在过,唐宋年间与中原王朝并存了300余年,其皇族也姓段,只是没有绝世武功。大理就是大理国的国都,不过古城并非都城,它始建于大理国灭亡后的明朝,但古城的西北边有三座塔——崇圣寺三塔,那是属于古都的,历史上数任段氏皇帝也是在那个崇圣寺出家。
当然我们此行并没有去访古,而只是游山玩水。苍山算不上风景绝美,但有它独有的闲适。山上有一条长长的步道——玉带云游路,在半山腰,很平缓,走起来颇有点云游的感觉,刚开始可能会轻微高反,胸闷气喘,不过走走就好了。路上行人不多,天时不时下点小雨,沿途的风景一般,有几处视野不错,可以看到远处的洱海。
一段轻松的云游过后,便到了登顶的索道下站。一开始是不打算上的,因为雨天登顶意义不大,不过兔子说想体验一下高反,转念一想,可能往后经年都不会再来了,也许错过就是永远,所以,还是上吧!
这注定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一开始就很难,差不多爬了一百层楼那么高的阶梯才到达起点,坐上缆车,接下来便是无尽的风雨飘摇。山上的风雨很大,缆车在没有依傍的山脊上悬行,时不时咯吱一下,我的心也时不时咯噔一下,好怕它就这样卡在半空,然后一不小心坠落。胆战心惊地看着它爬过一个又一个山头,心想,下一个应该就到了,但是很多个山头过后,依然没到……
终于在某一个我已经数不清的山头,缆车停下了,出来是一个室内休息室。山下虽然已经是夏天,可山顶还停留在冬天,窗外是更大的暴风雨,衣着单薄的我们隔着玻璃瑟瑟发抖。是要走出去看几乎看不清的风景,还是就此折返,就像没来过?想想那无尽的阶梯,那漫长的风雨飘摇……我们很奢侈地吃了一根烤肠,租了两件不太厚的羽绒雨衣,就义无反顾地冲了出去。
苍山顶是真的有高反,根本爬不动,必须得十步一歇,风雨很大,什么也看不见,几乎只看得见路。感觉走了很久,朦胧中看到了一个小池塘,叫洗马潭,围起来了,只能远观。如果你忘记这是在苍山顶,它就是野外路边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池塘,不过,这好像就是终点了。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镇远铁溪的“龙潭”,一位广东游客气乎乎的抱怨:“走了这么久就为着一个龙潭!”那也是一个令人大失所望的很小的“龙潭”。看来并非所有的终极景点,都担得起压轴的重任。
有过程也是好的,就当是自我安慰,也算是生平头一次在山间云游,头一次被缆车吊这么久,头一次体验高反,头一次在夏天里过冬天……这就是我们的苍山之旅,虽算不上心满意足,但绝对印象深刻。
洱海,本来应该是轻松的,但跟着旅游巴士,所到之处都是人,也不怎么轻松。第一天匆匆环海而过,只依稀记得几个地方。
喜洲,原说是一座古镇,也看不出来,街道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商铺,卖着大同小异的旅游商品。镇上有一个转角楼,楼其实没了,只剩下一个转角,跟我记忆中的老房子差不多,很多人挤在那里拍照。镇子外边有一片稻田,像所有的稻田一样,没什么特别,还是很多人在拍照。稻田边有一家咖啡馆,名叫“麦田咖啡”,依旧有很多人在拍照。
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网红景点?如果没有扎堆的人群,景致也算不错,不过满满都是人,也就没什么好看的了。这些景点本也算不上绝无仅有,只不过是众多沧海遗珠中的几颗,被人发现了,被网络放大了,突然就变得耀眼了,但那耀眼是有放大镜加持的,不像太阳那般自带光芒万丈。
镇子很大,游客很多,我们一直不停地走,想要走遍每一条巷子,但时间远远不够,巴士只给了我们两个小时,为了不错过车,必须得一直关注时间和地图,因为洱海还是很大的,而大理的公共交通也不是那么理想。一路上,我们还得应付另一件更急的事——内急,在每一个人满为患的地方,内急真的会急死人,好不容易找到厕所,厕所总是在排队,而且队伍总是那么令人绝望的长,这大概就是现代文明的痛,此时此刻我就很羡慕那些猫猫狗狗。
双廊是靠海的,沿海有一条商业街,密布着餐饮酒店之类,海景不错,我们慢慢溜达了一下,不过很少人会在此停留,而是匆忙地赶往另一边——玉矶岛,因为岛上有两座明星宫殿:杨丽萍的太阳宫和月亮宫。那是一个很小的岛,从外面看宫殿就在岛的最边上,不过从里面走,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感觉一直在兜,兜了很久很久才到,一路都是商业街……好像突然明白,路为什么要这么绕。
其实就算找到了,你也啥也看不到,宫殿是面朝大海的,从后面你只能看到墙。据说里面有咖啡馆,但要预约,而预约的名单很长很长,一般人的假期都等不到。不过说真的我也不好奇别人家,就像小岳岳说的,星星要保持星星的距离。如果你喜欢一个人演的戏,就去看他的戏;喜欢一个人唱的歌,就去听他的歌;喜欢一个人跳的舞,欣赏她的舞蹈就好了。至于作品之外的东西,没必要过度关注。
圣托里尼,大概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浪漫爱琴海的想像及亲近吧,连名字都不带改的,完完全全照搬自爱琴海边的圣托里尼岛。资本真的是无所不能啊,你想要什么它就能给你什么。虽然只是个复制品,不过它很美,美得就像是一个梦,一个异域的梦,置身其中,就像是梦游。喜欢旅拍和晒图的人应该会很喜欢这个地方,它简直就是一个电影片场,让你拍出来的每一张照片都有大片的感觉。希腊式的浪漫落在了洱海边,融合而成一种新的大理式浪漫。
特色不一定都是原生的,这就好比古城随处可见的披肩,几乎每个游客都身披一件,可其实大理人并不披这个,这东西也不是产自大理,它来自义乌,是妥妥的义乌小商品。但既然它披在了每一个古城游客的身上,而且它看起来又那么有大理风情,那它就变成大理的了,可能比大理的雪花银还大理。
打卡式旅游虽然看起来很高效,但实际上体验感非常弱。一来匆匆忙忙,还没入戏就要出戏;二来到处人满为患,原本是看景,到头来都变成了看人。我觉得吧,旅游不应该是吃快餐,而应该是慢慢享用一顿美餐,与其一天跑十个地方打卡,还不如就逛一两个地方。
次日清晨,我们又来到了洱海边,这次是纯粹的散步,看海,不带任何其他目的。洱海生态廊道有一条崭新的沥青步道,上面往来着观光的车辆,或骑行或步行的旅客。相比干净的步道,我更喜欢走在海边的小路上,有泥土和草木的芳香,柔软而温凉。这里的海边,有村落,有草地,有码头,没有扎堆的人群,有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
那天阳光明媚,天特别蓝,蓝天下是绿绿的草和微风轻拂的海,还有远处静卧着的苍山。苍山跟洱海,始终是心意相通的,当你登苍山时,不自觉会眺望远处的海,当你环洱海时,不自觉会回望背后的山,每一次转身,苍山总是那么蜿蜒朦胧,静默安详。我觉得大理的美,可能就在洱海与苍山的交相呼应,海天一色,山水之间。
洱海几乎拥有平静的海所拥有的一切,有风,有浪,有礁石,还有生长在水里的树,就像海边的红树林。树下很阴凉,高原的夏天紫外线是无感的强,但庇荫处却是无比的清凉。海面上漂浮着一种花,叫水性杨花,白色的,远看像泡沫。海风轻柔,不大不小,浪也很轻柔,拍打着礁石,只溅起小小的水花。洱海是温柔的,当你靠近它的时候,你的心也是柔软的,就像被海水冲刷过的石上的青苔。
除了我所向往的自然风光,大理还有另一种美——悠闲、精致、浪漫的小资情调,几乎随处可见,比如窗台开满鲜花的餐厅、面朝大海的精品客栈、一部有情调的影视剧、一整条街的特色酒吧……这些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看得见的精致与浪漫,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向往,而旅游,可能是普通大众短暂实现这一向往的一个机会。不过我离开城市已经很久了,对这些也不像年轻时那么感冒,再者,实力也不允许。对我而言,情调可能更多是不太花钱的,看不见的浪漫才更浪漫。
每一个成功的旅游城市,似乎都有千百种理由吸引你来,可能是美景,是古韵,是情调,是邂逅,或是逃离……不论哪一种,大理似乎都有。“也许爱情就在洱海边等着,也许故事正在发生着……”大理式的浪漫正如这首歌的召唤,自然而然,又直触心底,“既然不快乐又不喜欢这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