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热爱的路上,做自己的长跑选手》。
同学们,有没有一件事,你曾信心满满的开始,却中途放弃?我们常误以为热爱等于轻松、成功,但真相是——热爱只是报名费,坚持才是比赛本身。
热爱就像是轰轰烈烈的起跑枪声,但现实往往是,三天后的跑道上往往只剩下你一个人。今天我想告诉大家:人生从来不是短跑,任何值得追求的目标,都是一场马拉松。
热爱是起跑的激情,但长跑者的心态才能带你抵达终点。
为什么热爱需要“长跑心态”?
哈佛大学有一项研究:90%的人放弃目标是在中途阶段。
我有一个亲戚,她突然心血来潮的说要开始锻炼,因为她说那样能减肥。你们觉得她能坚持下来吗?反正我是不太相信。有一天我看到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减肥打卡第一天。看着她连续坚持了五天,我不禁暗暗惊叹,可七天后呢?相信你们都已经猜到了,她在朋友圈里上演了“打卡七天消失术”。
热爱是闪电,长跑是坚持下去的耐力——闪电照亮夜空,但只有耐力能走完黑夜。
相信大家都不愿意落后,那如何做“长跑选手”呢?我这里有三个修炼方法。
一、配速策略
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乔格有句名言:“不要追逐配速,让配速跟随你。”村上春树,他每天坚持练字4000个,若要像他一样,我只想说:“臣妾做不到!”我们一没有时间二没有坚持下去的能力,可以用这个配速策略,把大目标拆成“每日微习惯”,可能这些微小的工程量会改变我们的心态吧!
二、补给站思维
就像马拉松选手每5公里就要补充水分,我们在学习时也要给自己设置阶段性的奖励,让自己有坚持下来的动力。
三、学会屏蔽干扰
优秀的运动员,比赛时只看前方3米的跑道。有一个5分钟法则:当你不想做某件事时,告诉自己,只做5分钟,5分钟后可以放弃。大家下去可以试着做一个实验,然后,你就会惊奇的发现,你坚持的时间往往比5分钟多的多。
你有想过放弃自己所热爱的吗?或者说,你舍得放弃吗?
我要向你们推荐一个公式——“痛苦转化公式”,有痛苦到意义感再到行动力。
就拿背单词这件事来说吧。 同学们应该已经感受到这痛苦的感觉了:背了又忘,就像是再往漏水的桶里装水。
首先,我们给这件事重新下一个定义:对自己说,遗忘是大脑的“节能模式”,反复记忆就是在加固“精神高速公路”。然后,运用可视化工具:如艾宾浩斯记忆表格,或是把复习计划做成“单词打怪路线图”。最后,及时反馈:每记住目标单词后,就给自己一点奖励,如想要的书或是心心念念的游戏皮肤,犒劳一下努力的自己。
所以同学们,热爱就是你们觉得数学题“真香”,坚持则是你们边哭边喊“真香”。
愿你我皆能在热爱的路上——跑的稳,跑的久,跑得远!
田老师点评:这篇演讲主题明确,以“在热爱的路上,做自己的长跑选手”为核心,聚焦“热爱需坚持”,贴合学生生活场景,有三个明显优势:一是结构清晰。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展开,先以现象引发共鸣,再用哈佛研究、亲戚案例论证“长跑心态”必要性,最后给出配速策略、补给站思维等实操方法,层层递进。 二是表达生动。善用比喻(如“热爱是报名费,坚持是比赛”“闪电与耐力”)、对比(打卡七天消失术)和名人例证(基普乔格、村上春树),语言口语化且富有感染力,结尾“边哭边喊‘真香’”等表述贴合学生语境,增强代入感。 三是互动性强。通过连续提问(“有没有一件事……”“你舍得放弃吗?”)引导听众思考,结合背单词等具体场景拆解“痛苦转化公式”,兼具实用性与启发性。是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