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这个年初,两本名字里带了“勇气”二字的书俘获了我的心。一本是《被讨厌的勇气》,一本是《教学勇气》。《被讨厌的勇气》读完了,等着我再次细读;《教学勇气》我才刚刚拿到手,读完了作者序和第一章的前三页,可我很激动,很想立马就开始记录我内心的激荡。
我非常羞于说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我感觉我配不上这个职业。我只是一个在学校工作的人而已。我从来没有认真学习过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没有认真备过课,没有深入研究过我任教过的学科,我上课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已。我辜负了时间,辜负了学生,也辜负了我自己。
幸好改变发生了,就发生在我的35岁。好像太晚了点,我羞愧地想。去年,我开始慢慢地、蜗牛一般地零散但是充满好奇和探究的心,去思索教学,甚至教育。引起思考的契机很多,表现差劲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学生和课堂、偶然参加的心理学培训、成长中的孩子带来的教育挑战等等。我内省、回忆、观察、反思,更重要的,我学习。不学习,我没有自信做出任何推进。于是,我觉得,我将要认可我的教师身份了,我将要喜欢上教学事业了。我愿意去攀爬教育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大山了,我想要成为一名教育专家,一个课堂掌控者、一个学生喜欢和信赖的老师、一个睿智的人生导师。
我就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翻开《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才刚翻开十分钟,我就被序言击中了,作者说:“对于我和学生之间的文化鸿沟,我也完全没有准备,因此,我没法跨越这文化鸿沟进行教学。我对于他们的亲身体验和了解的缺乏,导致我自身的“建立联系的能力”频频不足。更糟糕的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承认和修补自己的无知”“……每一天,我都得攀爬个人悲痛加上专业失败这座大山,强行把自己拖回教室”教师们的日常工作,我们的教与学,等于攀爬高山峻岭”。作为一名彼时已经成功的教师,作者还会有这种类似失败者的体验,非但没有削弱作者的光辉形象,反而更加让我敬佩——真正的终身学习者,不就是这样永不满足,永远在探索和攀爬的路上吗?我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失败者,能够在书上看到自己的症状如此被描述出来,真的要热泪盈眶了,也许,能够帮助我提升的答案就在这本书的后面呢?鉴于书还没有真正开始读,我把悬念先留给我自己吧。
此外,还想说说“勇气”。也许所有人都会感觉,我本可以过上更好的人生。那么,我的原因里,一定有缺少勇气这一条。从小我就胆怯,“怯生生”这种状态,一直到我30多岁的今天,还在如影随形。可是在我见过了一些人一些事后,我也看到了另外一些人的“没有勇气”。学校心理社工培训的督导课程中,一名中年男教师分享了他做中职班级管理的经验。这是一位体育老师,身材健硕,黑脸膛,面相严厉,不苟言笑。作为同事我都能都感受到他身上那股威压之气,我能想象到他板起面孔在教室大吼一声的气势。我们在谈到学生管理中心心理咨询技巧的应用时,他不以为意地说:“管这些中职的小孩就得严、就得恶,我当这么些年班主任,我班的小孩都让我管得服服帖帖,我一进教室,都不敢说话。有的女老师还想着又是用爱、用心去感化学生,那根本不行,压不住学生……”说话间,颇有得色。我当时没有反驳他,因为我也做了多年班主任,因为我的懒惰和无知,我既没有做到以严厉碾压,也没有做到用爱心感化,所以我的班主任工作做得一塌糊涂。我没有立场和底气去反驳他。但我知道他是不对的,因为这是在管理囚犯,而不是成长中的孩子。在这里,效率成了追求的唯一,对心灵的塑造和教育本质的探讨显得那么小众和无关紧要。同事们谈论房子车子,谈论衣服鞋子,谈论评职称,但我们不谈怎么教育孩子。偶尔在会议上,听着主席台上的领导呼吁一下关爱学生,,那就是我们最接近教育本质的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