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喝过的鸡汤

1

上学的时候总是听老师给我们分享励志学长、学姐们的故事,分享类似于哈佛四点半、我为什么能上北大之类的文章,听成功校友返校告知的种种秘技,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甚至于一万小时理论的出现,给我们的坚持定了时间,人生变成了游戏,无时无刻不再涨经验,而涨满一万个小时,你就可以晋级、得到称号了。

初高中时期被疯传的“哈佛四点半的景象”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大家应该都听过有个“范进中举”的故事,故事中范进从20岁到54岁,整整35年的时间都在科举这一条线上拼搏奋斗,若论坚持,若论努力,他可以排的上是数一数二的,早已积满了几万小时的经验值,早该晋级,获得一个“有识之士”的称号了。但实际上呢,范进中举之前穷困潦倒,经济上没有地位;邻里没有一个愿意借米周济他,受人歧视,人际上没有扩展;中举后乐极生悲,疯了,傻了,更遑论人生价值的体现了。

小的时候就觉得怎么这个世界上会有这么多的道理呢?而且很多正的说也对,反着说好像也对,这么多道理是谁说的啊?后来慢慢地才知道“道理”不过是人经历过后总结出来的经验,跟着做可能会成功,也有可能会失败,没必要奉之为“真理”。

2

我们很多时候被所谓“量化”的数据所吸引,比如5分钟学会什么什么,3天掌握什么技能,七天考上什么公务员之类的。这些速成的以及量化了的数据,让我们可以计算自己的付出,再与画好的大饼一比较,诶,划算!很多的社群也是抱着这样的理念来凝聚一群人,就会有很多的人掉坑里了,我现在也在坑中。

并不是说社群无意义,社群是由它存在的意义,并且在很多地方可以给我们提供经验,但并不是每一社群都适合你。而且社群打出的口号的话,很大程度上还是听听就好,毕竟是作为广告宣传用的。

所谓的速成


我们经常问那些成功人士,你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有人会说“我每天在下班后两小时阅读写作,让我获得成功”;又或者“我每天四点就起床了,开始了我活力满满的一天”;再或是“我用一个月的时间看了XX本书,对这个领域就有了系统地了解”。

那么,这些经验都是真的吗?或许是真的,但这不是全部。

成功者们在简化自己成功的经验,并不是他们不愿意来分享,而是事后来做的分享很大程度上是脱离她当时的实际的,是经过加工的。当我们回想自己的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会主观地加上一些内容,来丰富我们的记忆,而因为我们的思想在不断地改变,所以我们听到分享其实是“成功后”的她认为的“成功经历”。

没有一个人会希望听到“啊,这是我的天赋”、“不是其他的什么都能学会的”,那样显得说话的人是多么的傲慢、自私,我们不会相信这个人说的是实话,也不愿接受。因为我们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只是因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自己太懒了”、“自己没有时间”,就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愿意,世界就在我们脚下,这才是我们很多人愿意接受的。

3

不要去复制某个人的成功经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你的人生想要成功的话,也必须要寻找自己的脉络。

每一片树叶都有自己的脉络

大学里有一段时间非常地崇拜一些时间效率上的一些达人,几乎把学校图书馆里这方面的图书都借阅了一遍,也做了不少笔记,但还是觉得好像哪里不够,因此在网上也在找一些案例。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后来突然发现我是在寻找一个可以完完全全参照它来生活的模板,因为当时的我走进了死胡同里,觉得只要像他一样做了,我就能够变得和他一样厉害。

结果,当然是没找到。

我们或许对成功者都有着几分羡慕,渴望成功,但是没有哪本书,哪个人,哪篇文章是完全正确的,世界也在不断地改变,人生无法复制粘帖,也无法删除重来,望慎重。

谨记尽信书不如无书,包括以上的言论,欢迎交流不同意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她,还是决定去一趟。 一个月来,给他打电话,有很多次没有接了,一两个小时后才回过来,回电话总说忙,虽然不停的道歉和...
    木龙阅读 599评论 8 2
  • 2017年还有不到两个小时结束,各个写作群里节日氛围很浓烈,有的复盘2017,有的缅怀时光,有的许愿2018,虽然...
    洛子帅阅读 8,275评论 66 188
  • 今天一天几乎都在谈话,其实说话是一件辛苦活,需要思考,需要技巧。而本人偏偏又不善言辞,着实有点伤神。 从小语文就不...
    D007宁静致远佛山阅读 322评论 6 13
  •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的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气凉如秋。” 曾经...
    我喜欢蔬菜阅读 34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