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湖三大名刹——钟馗庙

清末湘潭名儒王香浦(甫)1866—1938,初名紫岑,后改紫苓,号香浦,晚年改香圃,亦称香父,册名鸿卓;湘潭县云湖桥镇王家湾人,所著《临江山.涟滨四景》之《板桥涟帆》“涟水渡旁谁放艇?板桥之上观归帆,岸花飞送如梭,蒲帆稳挂受风多,算吴头楚尾,迢递路如何!一幅辋川风景在,丹青犹认是维摩,舟人把酒扣弦歌,云开衡九面,一一烟云过。”板桥在云湖集中大垅中间,靠近沙子坝与涟水河,此桥为明代永乐年间王氏所修。相传“大运动”时,云湖三大名刹之钟魁庙最后一位主事王伯光(当)不忍古庙被毁,抱着钟魁金身像正是在板桥上投入涟水河中。涟水河发源于邵阳龙山至湘潭县河口流入湘江,大约五百华里;至板桥处河面宽阔,每日上下的帆船最少有几百只,颇为壮观,正是诗人笔下“板桥涟帆”;到解放后,随陆运铁路兴起,船帆陆续减少。

清乾隆举人,全国著名文学家,诗人张九健曾题云湖诗于此云:“五湖涉尽泛云湖,云湖风景五湖无。五湖状处波涛恶,云湖云过情舒敷。”云湖钟馗庙系湘潭钟馗庙全国编39号,建五都界市,据说望衡亭内石碑上皆有文字记载之;为云湖桥三大名胜古刹之一。钟馗,专门驱鬼的神,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生于唐代,是湖南零陵五才子之一。只因他相貌奇丑,考中进士而不为皇帝所用。皇帝说他的相貌丑得连鬼都怕,讥笑他只能去管鬼。满怀报国之志的钟馗想不到因相貌丑陋而不能人仕。于是,他开始云游四海。但令人惊奇的是,他每游到一地,那里就无鬼无魅,平安无事,从此,钟馗驱鬼的名声开始传遍天下。 有一天,钟馗云游到长沙府潭州地界,路经一山时,听到有户人家的女儿被鬼所寻,已经气息奄奄。钟馗立即留下,走进这户人家。这户人家女儿的病立即就好了。家人十分感激,要送财帛给他。钟馗不但不受,还把自己剑上的一个玉蝙蝠送给了这户人家,要他挂在家里,驱鬼压邪。这户人家为了感谢钟馗,也为了保得地方的安宁,就为钟馗建了一座庙,并把玉蝙蝠从家中取出,供奉在庙中。从此,五都界市一带的百姓不再怕鬼,他们认为世界上的鬼都由钟馗管着,不须害怕 百姓为了纪念卜这位难得的才子和清官,便建了“钟馗庙”,还画了他的文武两种画像,用石板刻制。

在1958年破旧立新运动中捣毁,钟馗像被沉入了涟水河,当时最后一任主持王百光(当)的义子在大众坝下群英河入江口最后一座麻石桥爱福桥(现叫板桥或善心桥)跳入涟水打捞钟馗神像。但此子有一异,一清二白的年代生得特别胖,有百五、六十斤,跳下河后不见浮上来,主持王伯光爱子心切,跟着也跳入了涟水河,自此…尔后主持王伯光父子再也没有上来,钟馗神像后被当地百姓重新打捞上来安放于云峰庵(寺)右侧一偏殿,为“钟馗殿”,保佑着涟水上下韶河流域一带风调雨顺平安祥瑞!(湘潭市区划地名专家智库专家:赵子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