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大学毕业后的这四年变动不居的生活中,我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在读书中,我的心灵发生着蜕变,对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都渐渐发生改变。少一点苛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抱怨,多一分希冀。我坚信读书是心灵完善的良方,一卷在手,一茶在案,一份闲逸驻心间,此中美妙真是难以言尽。
我永远记得自己第一次接触课外书的那一刻。那时,我在读初中一年级,学校开始推行“素质教育”,允许学生自由到图书室借书。那间图书室设在教学楼的最顶层,里边有一位戴着厚厚镜片的女老师在管理图书。我记得自己排了好长的队才轮到我借书,兴致勃勃地借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所以会选择借这本书,是因为初一时我成绩很差,急需要寻找一位可以在精神上和意志上给予我动力的榜样。可结果却并不理想,因为这本书我根本看不懂,最后只好极不情愿地把书还掉。
在这之后,我发觉自己好长时间都再也没有提起对书的兴趣。一直到上高中,因为校门外的几家小书店,里边偶尔可以买到值得一读的小说和杂志,我才重拾起对书的那份眷恋和疼惜。高一那年对我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因为课程的难度加大,学习倍感压力,加之朋友甚少,孤独感如影随形。还好,我遇到了“书虫”书系,里边的中英文双语故事消磨了我难熬的午休时间。慢慢地,我开始喜欢上了外国文学里故事,英语成绩也始终保持着中等水平。
高二那年,学校开始分文理科。我选择了文科,那一年我正好遇到了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小小的心灵追随余秋雨先生的笔端,一下子走了好远好远。哥哥在这时起,将他所买的书都汇集在一个小书橱里,一下子竟有二三十本之多。我记得有《红与黑》《简爱》《一生》,还有“四大名著”,我于是每逢节假日就随意抽出一本拿来阅读,没想到竟然完整地看完了一本又一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读高三时的那个寒假,我把自己封闭在阁楼里,一心一意地读《红楼梦》。整个假期中,我完全沉浸在《红楼梦》的世界中,感觉周围的世界与书中的世界完全浑然一体了。整整六年的中学生活里,我读书的数量相当可怜,但阅读的兴趣有了,只要有一个图书馆,我的欲望会势不可挡。
(2)
在大学四年的时光里,我去的地方次数最多的除了宿舍,就是学校图书馆。我们的大学校园面积并不大,但图书馆里的图书数量在同类大学中还算是相当可观的。每当晚上没有课的时候,我都会挎个小肩包,拎上一瓶白开水,在图书馆早早地找个地方看书。那些单纯看书的日子真是神仙般的生活,现在及以后恐怕再也找不到了吧。
每逢双休日的时候,因为在图书馆里占不到座位,到自习室看书又嫌太吵,我于是决定拿着借好的书,骑自行车到海边的僻静角落去看书。试想,我躺在一片青草地上,不远处就是茫茫的大海,不时传来阵阵潮水声;天空是一片湛蓝,偶尔也会有几片闲云飘过。看书看累了就躺着睡下,等我醒来时,远方是落日的余晖笼罩下静谧的城市,这是怎样的一个美好世界啊!
除了学校图书馆,我的另一个看书的去处就是市图书馆。这是迄今为止所见过的最具浪漫气质的地方。它本身并不大,藏书也算不得丰厚,但位置却是绝佳,离海边大概只有二百米左右的样子,并且掩映在一片绿树花海之中。我在这里看书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不一会就是下班闭馆的时间了。
当然,一有时间我也会关顾一下市区里大大小小的新华书店。我特喜欢看那些在书店里埋头读书的人的样子,想想这个世界还有这么多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人,这是怎样的一件幸事啊!
(3)
离开大学校园后,我的读书生活并没有结束。
我工作的第一个地方在新疆最北端的一座小县城里。记得我当时住的地方离县城新华书店特别近,大概只有五十米左右距离。虽然值得一买的书少之又少,但我还是感觉到了满足,毕竟有书相伴,我就不会觉得孤单和寂寞。
在这儿,我第一次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藏书。几本小说,几本诗集和散文,使我在飞雪连天的冬日里,在暑热难耐的夏日里,保持心境的恒温,第一次领略到了平和生活的魅力。
与我同屋不同室的好友李勇,也是一位性情中人。我们正好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一起享受那段美好的青春时光。
现在,我生活在伊犁的这座草原小镇,细细品味过去的那些阅读时光,心中就不免感慨万千。说起来,这里才算是我理想中的读书佳处。
因为所处位置偏僻,环境清幽,有时都会生出一种山间隐士的错觉。我平时看书的时间也不多,只有在双休日才会有片刻闲暇,从书柜中挑出几本拿来把玩。也许并不能将其读完,也许只是将其拿出来了又放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刻亲近它们,就像时常与老朋友保持联络一样。
(4)
这是令人难忘并永远值得我记住的美妙时刻,那一刻我来到了图书的天堂——中国国家图书馆。
自离开大学后,为了弥补读书太少的缺憾,我每逢寒暑假都在利用时间恶补,至今已办了五个省份的省级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证。尽管去过的图书馆数量也不少,但还是被国图的壮观场面震撼了,能够在这里静静地看一本书,对我而言就相当于在天堂生活了一生。
时光渐渐流逝,我们的青春气息一点点剥落,一个个都开始变得老谋深算和圆滑世故。越读书,越使我感到人生的精彩,越使我惊异历史的深邃和世界的广博。越读书,越使我明白人的尊严和价值,不在于我们获得和拥有什么,而在于我们过着怎样的精神生活,拥有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
至此,我方才明白,一个真正伟大与健全的民族,应该是既能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上创造财富,创造价值,又能够俯下身来,细心阅读他手捧着的一本小说或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