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在每天听本书中听到《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是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所著的关于如何缔造更好的人际关系的经典之作)时,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曾经的问题——如果人人都知道卡耐基所说的这些“套路”,那这些“套路”还管用吗?
说书人举到她孩时的一个例子:她的母亲深谙“教育孩子先夸奖后批评”的套路,每次她考完试,母亲都会说“宝贝女儿考得不错,但是如果宝贝能够多做一些数学题,那就更好了”,刚开始她还充满干劲地练习数学题,但久而久之,一听到“宝贝女儿考得不错”,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后面肯定要说“但是…”了,所以会充满了逆反情绪。这该怎么办呢?卡耐基的方法是将“但是”换成“而且”,即“宝贝女儿考得不错,而且照这样的劲头学习数学,一定会更棒的!”。当时听到这里我就在想,如果孩子知道“而且”这个词也是“套路”,那会发生什么呢?这句话还有用吗?
我又想到刘润老师在商学院讲到“双因素理论”时提到一个例子:分三组人做研究,同样的工作,第一组,每小时给3美元工资,第二组,每小时给4美元工资,第三组,每小时先给3美元工资,再给4美元工资。结果发现第三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更高。讲到这里的时候,刘润老师说我之前的员工听到这里可能会一拍大腿,说“原来这都是套路”,但我想对员工说“我是真的欣赏你”。当时我觉得很纳闷,为什么要说一句让人觉得有点虚的话,回顾《人性的弱点》时我发现了原因。
像前面提到的两个例子中的做法,其实是技术层面的“套路”,而《人性的弱点》中传授的真正有效的“套路”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走心”,具体一点就是不要抱着玩套路的心态去玩套路,而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去关注他人,赞美他人,关心他人。
由此推出,真正长久有效的“套路”其实都是信息对称的。信息不对称的套路估计玩个两三次就很难在同一个人身上应验了,而当别人知道你是真心实意地关注他,关心他,赞美他的时候,就算他知道这是“套路”(其实不能称之为套路了,所以从头到尾我一直打了引号),也会毫不犹豫地跳进去。孩子知道妈妈是真的为了她的成绩感到高兴和自豪,员工知道老板是真的欣赏他,就算他们知道在技术层面上对方可能用了“套路”,他们也会自愿“中套”。
在写本文之前,写作的落脚点想放在“套路学多了可能会有害”这一观点上。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人其实在读完《人性的弱点》之后,或许每逢别人夸奖他的时候,他都会立即进入警戒状态,觉得这人要开始套路他了,之后不管对方提出什么样的意见或建议,他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了。想提醒这些“全盘否定他人套路”的朋友,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听听对方的话是否有道理,是否对自己有益,如果最后达成的是双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很多时候是你单方面的“赢”,对方是承担着被你“拉黑”的风险在“套路”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