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堂姐家的书房度过一个漫长的暑假,堂姐家有一个大书房,里面有许多书籍,从小学三年级最先开始的安徒生童话到初中看的漫画,堂姐的书房犹如一个巨大的魔盒,里面藏着数不清的故事,后来长大了,租书店成为我放学后流连最多的地方,零花钱大多数都贡献给了老板,老板也很贴心的将最新最好看的书籍推荐给我..工作后最喜欢的职业莫名其妙变成图书管理员,其实自己选择的跟这行一点不相关,每当工作遇到矛盾、委屈时我总会想起书中写的一句话: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会使我们更强大!
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还想当一个作家,这个念头的出现让自己都吓了一跳,作家?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比较好呢?是空出整段的时间?是需要更多的准备?还是鼓起勇气从现在就开始?
每一条小溪终归会流入大海,那是命运的安排、也是自我的归途。正如“简书”提供一个平台,一个素人可以自行创作自己作品的舞台,让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的人物变成笔尖下流动的文字,日更的目的是什么?是凑字数?还是仅仅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又或者说是让写作变成一种习惯?我觉得日更是让作者去沉浸,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沉浸在自己所创作的人物的喜怒哀乐中,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带有连续性,才能融入灵魂,没有人物是完美无缺的,每一个精心塑造的角色,都是带有创作者曾经生活中遇到的故事的痕迹。正是自己这些经历加上日积月累的阅读得出的所感进而提炼出一个一个丰富的情节。日更教会我坚持,坚持自己每一天的更新,虽然没有多少阅读量,可能连点赞也是少的可怜,但是这些都没有关系,光“坚持”这一项难道不应该给自己鼓个掌吗?今天是我来简书日更的第十七天,写了7万多字,早晨、晚上的通勤时间,中午休息的空档,夜深人静时的构思化作这7万字,一个人创作时会不会觉得孤单?其实没有目标才孤单。当你陪着自己塑造的角色,拥有了喜怒哀乐时,他们的故事仿佛电影一般在脑海里上演,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是那么生动逼真起来。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奇妙,写一本小说是漫长的,在日更的鞭策下,希望自己每天都能有新的灵感进入自己的故事里,对于自己塑造的每一个角色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