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跟精英的区别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和人是有差异的。
美国社会学家Herbert Gans曾经有个研究,比较了波士顿工薪阶层和精英阶层的文化差异。
他发现工薪阶层的一个特点是只相信自己的亲友,而非常不信任外部世界,甚至可能对陌生人有一种自发的敌意。
对比之下,中产和精英阶层的人没有那么强烈的亲缘意识,他们很容易跟陌生人合作,而且非常信任办事规则。
这样的差异还可以列举很多, 请允许我用“精英”和“普通人”来标记这两种思维——
精英理解复杂的抽象概念,普通人处处使用简单形象思维
精英探索未知,普通人恐惧未知
精英从长远打算,普通人缺乏自控
精英注重个人选择和自由,普通人认为别人应该跟自己一样
精英拥抱改变,普通人拒绝改变
精英跟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交往,普通人只跟本阶层的人交往
精英爱谈论想法,普通人爱谈论人和东西
精英把自由时间花在学习上,普通人花在娱乐上
精英注重效率,普通人注重公平。
你自己在左右哪一边?
对比今日的中国,不也一样吗?
小城镇里人们特别讲亲属和熟人关系,没有关系寸步难行,这也是为什么有理想的年轻人非得去大城市。
什么叫发达?什么叫精英?真正的差异是思维模式。
如何才能成为精英
我们也想成为精英。
在美国中产阶级日渐萎缩的时代,中国中产阶级正在高速崛起。有人说非得有房有车或者年薪百万才叫中产,在我看来纯属夸张——只要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是中产。
既然现代世界跟我们的直觉,跟心灵鸡汤、寓言故事、成语典故都非常不同,我们就想用精英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理解、玩转和改变这个世界。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亲身参与,而最快的办法则是读书。
读什么呢?
经典的东西都经过了时间考验,当然好,但是我更偏爱传递新思想。这可能是以前搞科研的职业病,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
所谓“新思想”,并不一定是距离我们生活很远的“前沿”思想,其实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观念都在不断地被刷新,也有一些老问题因为新思想而获得了新解释、新办法——
人怎么能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
房价为什么越来越高?
为什么当代的物理学家没有爱因斯坦名气大?
不换人,怎么能让女朋友变得更好?
人应该什么时候停止尝试新事物?
成功是因为能力,还是因为运气?
引爆市场的歌曲和电影到底为什么能流行?
互联网公司有什么办法能让用户对产品上瘾?
这些问题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你想过了解和思考过么?
我的三个硬标准
互联网上知识丰富,其实免费的信息价值有限。
我们每天在新闻、论坛、微博和朋友圈看到的东西,大约相当于海滩上几个漂亮的贝壳。
最有用的东西在哪里?最深刻的东西在哪里?最高妙的东西在哪里?它们和最新奇,最刺激,最野性的东西一起,在书里,在小众刊物里,在论文里。
关于读,我选择的标准有三个。
第一,要新;
第二,要过硬;
第三,要让读者能“得到”。
新到什么程度呢?最好是最新最前沿的相关行业知识文刊!
所谓过硬,就是新思想背后最好要有学术研究支持,作者不能信口开河,就算本身是面向普通读者的通俗作品,也要引用学术研究,也要有启发和实用价值!
这也意味着在“名人”和“学者”之间,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学者写的东西。中国的创业者经常发表各种看法,他们说的都很有价值,但是学者可以把很多很多创业者放在一起研究比较,给我们一个更科学的说法。
要让读者“得到”,就得做到让读者看了以后能有用,或者“三观”能发生一点改变。
找到这些思想,再去站在前人基础上的理解和植入,熔炼为一体!
——万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