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歌叫《最熟悉的陌生人》,萃花今天要介绍的这部书,也称得上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书”了。
说熟悉呢,是因为里面的部分内容,伴随我们从初中到高中,比《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还长情。
比如这个
还有这个
没错,上述我们经常在各种课本中见到的古人头像,正是出自这部书。
说陌生呢,是因为书的名字估计还真没多少人熟悉(想说历史课本的同学请坐下)。
这部成功潜伏多年的书,就是《三才图会》,由明代一对叫王圻和王思义的父子编撰,1607年成书,是中国第一部编撰科学、图文并茂的百科全书。
“整容流水线”这锅我不背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教科书里的古人为啥长得一毛一样”这个灵魂拷问。
而这个千古谜题的诞生正是源于《三才图会》。
《三才图会》中收录了诸多人物画像,从传说中的神农、伏羲等大神,到历代帝王重臣和文人义士,再到佛道两教、“裔夷(边远的夷人)”、乃至《山海经》中的神怪(说好的只画人物呢),共596幅。
其中经常出现在教科书上的历代帝王重臣画像,是最为人熟悉,也是被人吐槽最多的,因为这些画让我们切实体会了一把“脸盲”是种怎样的体验:
尧、舜、禹像到让你怀疑人生:
曹操和诸葛亮宛若失散多年的兄弟:
秦始皇终于实现长生不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再次登上皇位,以不同的身份统治中国长达上千年。
虽然吐槽吐得很开心,但萃花在这里还是要为王氏父子洗白一下。这些让老祖宗们像同一条整容流水线出来的画像,其实也不完全是他们的责任。
因为这并非他们的原创作品,而是借鉴了很多参考资料之后的产物。元代以前的诸多帝王和历史人物形象,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几位,都源自明代一本叫《历代古人像赞》的书。
《历代古人像赞》是现今所见刊刻时间最早的版画人物肖像画集,收录自伏羲至黄庭坚共88幅人物画像。
从元代开始,《历代古人像赞》这本参考资料就用不上了,王氏父子的画风也就终于脱离了“复制粘贴派”,宋明时期的一些人物肖像还是挺有辨识度的。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画不了!
讲了这么多人物的事,大家可千万不要以为《三才图会》就是本肖像画集了,再说一遍,人家是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没看人家取了这么一个有雄心大志的名字吗?
“三才”,指“人”和人化的“天地”,“三才图会”的意思就是,凡是这三者范围内的一切事物,都能给你来个图解。
《三才图会》共108卷,分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衣服等十四门,所记事物,先有绘图,后有论说,图文并茂,相为印证。老王和小王找了近300本参考资料,花了10年时间才写完。
萃花大概看了下内容,只能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画不了的。
骚年,看你骨骼惊奇,要来本武功秘籍吗?
客官,观您印堂发黑,要看相不?
四季划分这种最先进的学说怎么能少?
世界地图你见过吗?火器制作想了解吗?轿子的演变历史有兴趣吗?
就连咱艺术圈的两大支柱产业——书法和绘画,《三才图会》里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其中绘画讲得尤为细致,包括山水画里少不了的皴法,and树枝和树叶该怎么画,and古代文人最爱的梅兰松竹有多少种画法。
既然讲了花,那鸟当然也少不能少,就连小昆虫都能给列出来82种,就问你服!不!服!
古今中外都爱它!
作为一部图解类工具书,《三才图会》中总图像超过4000幅。既有工笔写实之图,如描绘钟山秀丽美景、展现明孝陵庄重威严的《钟山图》。
又有泼墨写意、意境优美之图,如《西苑图》中悠然飞过的白鹭,就颇有“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
总体来说,虽然被《历代古人像赞》坑了一把,但并不影响《三才图会》版画绘制精美、绘刻清晰,堪称中国古代版画精品杰作的事实。
再加上内容浩瀚,《三才图会》成为后世诸多类书(大型资料性书籍)和辞书常用的参考资料。
清代陈梦雷等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据粗略统计,《古今图书集成》中引介《三才图会》资料的约有近700处,其中很多还都是直接引用了原文和原图。
《三才图会》在国内大受欢迎,痴迷中国文化的友邦日本和朝鲜当然也不想错过这波热潮。
日本《商舶载来书目》,以及朝鲜时代私家书目的代表《洪氏读书录》中都有对《三才图会》的记录。日本一名叫寺岛良安的医生,甚至还参照《三才图会》的体例,着手编纂了一部日本版——《和汉三才图会》,记述日本地理及物产,兼及中国掌故,在日本轰动一时。
时间来到现代,《三才图会》的重要性益加凸显,为考古、服饰、戏剧和仪仗制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看在萃花扯遍了古今中外的份上,答应我,以后再提到《三才图会》,可千万不要只记得教科书上“长生不老的秦始皇”了,好吗?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