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认识一个朋友,做事情总是有理有据,也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典型的职场精英,而我还看他隔三差五的就去哪里哪里旅游。
我很意外也很羡慕,觉得自己跟他比真是差太远了,因为每天都在上班,看起来很忙很累,但真正收益的,却没有多少。
更不敢去追求心中的诗和远方,怕饿死在街头。
人最怕的就是比较,同样是二十多岁,为什么他这么优秀。
同龄人在我面前已经越走越远,感到自己被远远抛弃到后面了。
然后有一天,我就去“威逼利诱”地问他,为什么你这么优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终于,他跟我说出了他的秘密,就是:
同样是做一件事,他会先花时间去思考做这件事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然后用5W1H去构思,去深入了解,再用批判性思维来否定,最后从中找到更好的答案和方法去做这件事或者根本没必要做。
总结四个字就是“望闻问切”。
而不是傻兮兮的做些无用功。
好吧,我承认我做了很多无用功,最后才发现要那样做才是正确的。。。
2.
其实说白了,就是做事之前先用脑思考。
特别是在这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要是没有去思考辨别,那在碎片化的学习当中,真是学了那么多,也没什么卵用。
这让我想起了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给我1 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 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 分钟足够解答这个问题。
很多时候,我不愿意去思考问题,而是去找答案的问题,这造成了我缺乏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后做好的事情,都是很肤浅很表面的东西。
因为我没去真正的思考问题,只是一味的去寻找答案。
就像之前我看书的时候,就只是看,没做笔记,也不去想作者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无法体验到在书里和作者对话的乐趣。
要是有人问我,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我会跟他说大概的意思,比如我看的时间管理书籍,我会跟他说,就是讲怎么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啊。
只是在大脑里有个模糊的印象,要是再问我是怎么规划的,有什么建议,那我会想很久才想出一两条建议,甚至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但自从我用心了按照书里讲的方法,在看书之前先罗列出这本书要讲的重点,带着疑问先自己思考,再去看书里是怎么讲的,作者用的是哪些方法,再记录下来。
现在有人问我,我看的这本书讲的是什么?那我会很快的罗列出书里讲的有几点,分别是什么,再罗列出1.2.3.4……点。再说出作者用的是什么解决方法。
不仅提升了阅读速度,还读到了心里去,而不是看了过没几天就忘了。
3.
之前我忽略了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最后搞到身心疲惫,也才知道了一点皮毛,而且问题还越来越多,问题多精力就越分散,一分散就不能专注,不专注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也难怪现在这么提倡写作,因为写作真是一件太重要的技能了,就算不能成为一个有多名气的作家,最起码能帮助自己理清思路,顺正逻辑,看清自己,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了。
当然还要看问题是不是值得去深入思考,记得之前有个段子,一个学渣误进了一个博士群,有人提问:
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 或砸死 ?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 。
这时学渣就默默的说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 ?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静,然后把他踢出群了……
虽然是一个搞笑段子,但也是提醒了我,碰到一些没必要研究,研究下去也没什么用的事,那就别去浪费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