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乐丨《天道》章二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解:

本章区分了“与天和者”“与人和者”,“天乐”“人乐”。

“天乐”和“人乐”都有个“乐”字。此处不妨做“快乐”解。“天乐”“人乐”分别指以天、人为乐。天乐与天和,人乐与人和。“与人和”容易理解。“均调天下”,也就是常说的治理天下。“与天和”的重点在于“天地之德”。第二段庄子有句话,“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也曾出现在《大宗师》里。在那里,这句话是许由对意而子讲的。后面说“此所游己”,是自在游心的境界。前面说“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是说“造物者”自在自为,不明所以不可知。在本文中,这句话被称为“天乐”。道理无二。下文内容绝大部分在讲顺应天地的变化,与天地同生息的道理。值得注意的是,文本再一次提到“虚静”(“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