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里,除了《小森林》,挺喜欢的一部就是《告白》。记得看《告白》的时候,是一个夏天的晚上,和弟弟俩人关着灯离电视近近的盘着腿坐在地板上,边喝着冷饮边看着。晚上没开冷气,但是由于住的楼层高,又兼之半夜,夜里窗外吹来的风也是很舒适惬意。
以前听《告白》这个名字,以为是一部类似于《情书》的青春纯爱文艺电影,看到五分之一才知道,原来此告白非彼告白,这个“告白”是“陈述事实”。故事是由五个人的自我陈述告白组成,森口悠子、下村优子、渡边修哉、下村直树、北原美月。拍摄方式很特别,运用了很多慢放的手法,故事情节出彩,镜头精美,题材也独特。几个人的单独告白里穿插其他人的告白部分,交叉剪辑在一起,逻辑思路清晰,层层递进,抽丝剥茧,一层一层把阴暗展现出来。从第一个告白者的自我陈述开始,你原本以为的、所接收到的事实真相和认知到的人性,立马又被下一个告白的人推翻,即精彩又灰暗。
电影一开始,是一群学生的哄乱嬉戏画面,音乐欢快,色调和画面却是灰暗压抑的。电影里出现了很多天空的镜头,但基本从头到尾都是乌云或者阴霾,好像暗无天日。学生们的表情看起来都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孩子,表面上岁月静好,但是反过来再看第二遍的时候,却觉得电影镜头里一开始每个学生的表情都透露着扭曲和不可驯服的病态,也许是因为再看第二遍时心理作用的缘故。老师自顾自的讲话,学生自顾自的打闹,学生不会百分之百的相信老师,老师也不会百分之百的信任学生。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仿佛是隐隐对抗的两个团体,相互忌惮,又不得不相互依存。直到森口老师在讲台上缓缓陈述出自己女儿的死亡真相以及自己如何找到班上的两个凶手,以及如何在他们的牛奶里注入了艾滋病人的血液,这时整个氛围才冷肃起来。她没有说出这两个凶手的名字,可两个台下所有学生里的两个人不能淡定,所有学生也纷纷传简讯揣测,此后的日子不论是出于私心报复还是处于义愤填膺,都纷纷明里暗里将矛头指向两个凶手,实施霸凌。整个电影的色调都是灰暗又绝望,配乐又恰到好处,简单但是不陈乏。
光看完第一个告白:悠子老师的复仇,也觉得是很精妙,甚至可以独立成篇,虽然都是由森口老师的缓缓陈述,叙事平缓,但是也足以让人震撼了。说道震撼,相比这种心灵上的震撼,某些大片在视觉效果上的震撼就显得微不足道。心理带来的震撼往往比视觉上带来的震撼更具备冲击力。
最大的恐怖之处是森口老师明明知道艾滋病人的血液被加到他们的牛奶中不会导致他们患艾滋病,却在课堂中反复强调了自己这一举动。森口老师的复仇不是为了让他们两个死,而是想让他们两个人一直活在胆战心惊和痛苦绝望之中、活在所有人的歧视与校园暴力下,这种报复手法可以说是更杀人不见血了。最后,森口老师如愿以偿,小直休学在家,被折磨得崩溃而杀了自己妈妈,最后自杀,甚至都没有到医院检查自己是不是真的得了艾滋病,就轻信了森口的复仇谎言,从心理上把自己折磨到死。相反渡边修哉冷静得多,他早已经私下里检验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虽然拿到了检验报告并未感染艾滋病,他却没有公之于众甚至解释,仍旧到学校上着课,忍受着霸凌,一声不响,冷静沉着的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森口老师的告白结束,音乐恢复了轻快,放学的孩子一起奔跑笑闹,我却还是隐隐感觉到阴暗和阴冷。音乐中间夹杂着是一群中学生的欢歌笑语,看起来都是天真无邪,和这部电影里的灰暗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还以为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特意看了一眼进度条,原来才不到三分之一。接着一个一个的告白接踵而来,每个人人性的阴暗面都有条不紊暴露无遗,冲击人心,编剧可以说是十分厉害了。
第二个告白者是北原美月,森口悠子班上的一个女学生,桥本爱饰演,不得不说那时候的桥本爱真是好看。北原是班上唯一没有参与霸凌的学生,却因为不参与霸凌也遭受了霸凌。新学期森口悠子老师离开,接任的是一位叫做寺田良辉的盲目热情善良的老师。学生们莫名其妙的热情起哄老师,上个学期的阴暗似乎不曾发生过,表面的迎合老师,私下却又完全换了一副冷漠的面孔,孩子有时不是天使,而是恶魔。全班都知道小直因为什么原因不上来课,唯独新来的老师不知道。寺田良辉是个单纯又热血的老师,却一直热情的号召学会写留言绘本鼓励小直来上学。老师的频频到访,让直树妈妈慌乱,让小直在舆论中崩溃。愚蠢的善良也是可怕的杀人利器。到了电影接近尾声,才明白,原来寺田良辉的善良与热情,正是森口老师借以报复的媒介,而良辉关心小直的到访与慰问,正是森口借以报复的手段。良辉每周一次的到访慰问,让小直妈妈不堪其扰,身心疲惫,直到周围的邻居开始议论纷纷,围在小直妈妈家门口驻足张望。直树妈妈发现手里的学生留言画册,也像藏头诗一样的写下了“杀人凶手去死”几个字,才深深地感受到来自一群孩子的恶意。良辉老师不知情,但学生是真可怕。
第三个告白者是下村优子,直树的妈妈。小直的妈妈始终认为小直“只是被坏朋友骗去帮忙而已”,她从来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孩子的阴暗面,更未对爱美的死感到过愧疚,甚至始终都把自己孩子现在的状态归咎于森口老师。直到最后小直亲口笑着坦白自己故意杀人,优子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自认为乖巧的孩子是个残忍的杀人犯,自己并未真正意识到孩子的阴暗,最后想要亲手解决自己的孩子仍归咎于自己:“对不起,妈妈没把你教好。”当然小直懦弱的形成,也是妈妈溺爱造成的缘故。
不过在电影里,小直和小直妈妈这一段呈现出来也是相当恐怖,双手沾满鲜血的小直,在超市里游荡着肆意涂抹商品,最后摊开双手的那一个笑容让人觉得惊悚又恐怖。小直杀死妈妈的那几个镜头,处理得好看又让人不敢直视。单调的房间背景色调,白色墙壁上的惨淡血红,都让气氛看起来显得诡异又可怕。
第四个告白的是男主渡边修哉,渡边修哉是个天才的物理少年,从他制造的一系列想要引起轰动或者关注的事件看,他确实有才能,言语里满是骄傲和幼稚,对平凡人的不屑一顾。他太自我的认为自己可以天才的掌握一切,视人命如蝼蚁,视他人如蠢蛋。之前的渡边修哉虽然努力引起媒体注意,自信自己的发明获奖可以吸引妈妈注意,却被露娜希事件掩盖了风头。露娜希事件是一起未成年人直播杀害自己的家人的事件。在之前的告白里,本以为北原美月会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随着故事慢慢展开,才知道原来就是“露娜希事件”的主角。隐隐中感觉电影也暗暗映射了一个问题,科学成就并不能吸引人的眼球,杀人事件才能,就像修哉自己说的:盲目崇拜犯罪者。后来的修哉想要通过杀死森口女儿引起注意,却又被小直打乱了计划。最后想要在学校投放炸弹,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后引爆手机上的开关,制造轰动杀人事件,以此引起母亲关注。最后却被森口老师轻而易举的阻止了,反而杀死了自己母亲。
修哉是天才,却从来没有得到好的引导。包括他的母亲,在他年幼时对他进行的也是变态式的教育,非打则骂,沉重压抑,病态的母亲导致了渡边修哉的病态。他想见母亲,但也许想见母亲也只不过是借口而已,他真正想做的是引起公众关注,或者正如他自己所说:是想制造一个留名犯罪史的杰作。
最后一个告白的是小直。在之前,修哉杀害爱美,之所以带上乖巧的小直,也仅仅只是因为自己需要一个助手,而小直不能看穿自己的念头,对自己言听计从,并且最后也需要由小直来大声向世人宣告他就是凶手。修哉自己也说了,之所以选择这个所谓的蠢蛋,想找他,是因为想让这个蠢蛋告诉其他人,这件事情就是他干的,他需要这种笨蛋中的笨蛋。修哉对小直说过一句话:“别担心你会被当成共犯,我根本没当你是伙伴。你胆小又无能,一看就知道是失败品。” 可他预料错了,并不是人人都按照他所预想的计划进行下去。别人虽然不是天才,但同样有私心和阴暗面。恐怖是的,人人以为小直是因为害怕,所以才把爱美丢下游泳池,畏罪潜逃。在他自我告白里,他却是带着笑意把爱美丢下了游泳池。原本爱美不至于死亡,也是他给了爱美最后一击。他并不默默无名,也并不是口里所说的那种好操控的蠢蛋,他有自己的阴暗和私心,他也想证明自己有能力。抱起爱美丢下泳池的那一抹笑容,真是又变态又残忍。但不得不说的是,里面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太好了。
修哉内心孤独又渴望母亲的爱,我同情他,但是他获取关注的方式太偏激,造成的代价太大,偏执到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却始终没能如愿以偿,世界上也并非除了他自己一人是天才而其余人就是蠢蛋。说他是个孩子,他确实想法幼稚、固执,他却又不像一个孩子,毕竟是物理学家的孩子,自己也是一个天才。美月是唯一了解修哉的的人,她懂修哉只是太寂寞了,他是想吸引妈妈的注意。可最后修哉还是用残忍的手法杀了美月。
也许人人认为修哉是天才,可在森口老师而言,渡边还是稚嫩的很。把他最在意的东西毁掉,这才是森口最大的报复。人还是不要做坏事,因为未来某一天,它会以同样的方式还回来,甚至奉以十倍百倍。
沉重而又漫长的复仇结束,森口最后俯身对修哉说“从今开始是你重生的第一步”的那一刻,我尚且以为森口是在拯救修哉,停顿几秒,森口最后却笑着在修哉耳边漫不经意的说:我开玩笑的。
我想大概这句话就能彻底的击垮了修哉,让他堕入无底深渊。“我开玩笑的”,曾作为老师的森口现在也这么冷静而残忍的完成了复仇,让一个孩子坠入万劫不复之地,彻底让人陷入灰暗和绝望,没有希望,也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余地。
作品皆为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窈婉容
微信公众号/简书/知乎/微博:窈婉容
联系作者:邮箱329223079@qq.com
投稿邮箱:329223079@qq.com
关注“窈婉容”公众号,会有更多用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