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教学案例】《卖炭翁》我们这么学

伊川县直中学  焦玉玲

早读小测试通过率

今天上课讲了白居易的《卖炭翁》,由于昨天已经安排了“小先生”名单和讲授内容,课堂有序进行。

上课铃一响,14班教室里又开讲了:

一个文弱的女生走上讲台介绍了白居易和题目、体裁、手法、写作背景、作者情感。声音虽小,但目光坚定。详细介绍了“讽喻诗”和“白描”。

第二个走上讲台的是个声音有特殊魅力的男生,高高的个头,讲了第一段的前三句。一个倒装句、一种描写手法(肖像描写)、两种写作手法(对比、设问)、一种悲惨境遇。他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第三个同学是个女生,她带领大家学习的是第一段4——6句。一个通假字(碾),一种描写手法(心理描写)、两种写作手法(对比、反衬)、一个炽热愿望、一种艰辛生活、一种悲惨境遇!讲解精细,分析深入,尤其是对“一尺雪、碾冰辙”的严寒和卖炭翁急于卖碳的炽热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讲解富有新意。一节语文课在同学一句“我的内容已经讲解完毕,请问大家还有问题吗?”中结束,随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第二节是13班语文,昨天没有安排小先生课堂,所以只好由我这个老先生开始上课。早读时孩子们已经背诵了课文和注释,并进行了默写,过关率挺高的,所以,我就打破了常规模式的讲法,按照讲现代文的方法直接开讲!

图片发自简书App

首先,理解题目含义。《卖炭翁》一个卖碳的老人。

接着,围绕题目提出问题。同学们七嘴八舌,纷纷提问。

问题一: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位卖碳的老人?(写作背景)

提示:这可是一道开卷考试题!请看注释1和手中的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写作背景?)学生们快速翻阅手中可以采用的书籍,一会可总结出来了。

归纳:这首诗写的是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讽刺了宫市制度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揭露了政治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问题二:作者围绕卖炭翁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按照记叙的六要素进行概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讨论交流归纳:中唐时期一个严冬的早上,一位卖碳老人又饥又累的坐在集市南门外的泥中休息,两个宫中的太监装模作样地拿着文书抢走了卖炭翁的一车碳,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抵了炭钱。

问题:看似简单的概括,学生们要想达到语句流畅,还是有一定难度。概括了三个人才趋于流畅。

问题三: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提示:从文中哪些词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什么情感?

讨论归纳:

1.可怜,意为“值得同情”。表达作者对卖炭翁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2.敕与叱,两个词写出了这对主仆装模作样、仗势欺人、横征暴敛的丑陋嘴脸,表达作者对他们的厌恶,对宫市制度罪恶的揭露。

问题四:作者是怎么描写卖炭翁这个人,叙述卖碳这件事的?运用了哪些手法?

学生归纳:

1.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经典句子:

肖像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对比)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2.对比、反衬、映衬、设问等。

对比:

“两鬓苍苍”与“十指黑”。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与“翩翩两骑来是谁,白衣使者黄衫儿”。

“身上衣裳口中食”与“半匹红绡一丈绫”。

反衬: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与卖炭翁炽热的卖碳心愿形成反衬。

设问: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赏析关键词:悲惨境遇,深切同情,宫市制度,横征暴敛,欺压人民,揭露讽刺……

学生们自由发言,从不同角度谈赏析,又产生不少有价值的课堂生成,挖掘了作者写作的现实意义,拓宽了教材的生命意义。

这节课,我们用围绕题目提问题的方式,在思考中逐步走进白居易的思想伸深处,在讨论中逐渐明晰作者的写作本意,在归纳中感受着语文语言的无限魅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白居易 朝代:中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⑵。 满面尘灰烟火色⑶,两鬓苍苍十指黑⑷。 卖炭得钱何所营⑸?身上...
    唯一念想阅读 1,366评论 0 4
  • 六月|不及你心尖上那温柔文/云端一梦热焰,一杯浓烈的酒雕塑沉醉南楼周边月季旺如云脆的玻璃翠静开裂开几片唇宛若莲,热...
    云端一梦l阅读 2,940评论 65 98
  • 蝶恋花是个词牌名。可她,确是一个人,这个人喜欢上花,正巧,她就是那只蝶。花是被人独爱的吗?不可能。因为凤也爱上了这...
    蝴蝶公主欢欢阅读 247评论 0 0
  • 数据挖掘的过程可以分为6个步骤: 1) 理解业务:从商业的角度理解项目目标和需求,将其转换成一种数据挖掘的问题定义...
    纪同学说阅读 1,088评论 0 1
  •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当我看到这...
    红尘紫陌阅读 1,227评论 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