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女生说,她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犯一个毛病。
对嫌弃她的同学,总是往上凑,讨好对方
对方越嫌弃越讨厌,她就越跪舔
意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对方的尊重和认可
这种讨好,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性模式。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也无论自己有没有做错,一旦遇到批评和拒绝,自己就会忍不住地去讨好
在外人看来,这是个十足的“受虐狂”
但是自己的内心并不是真心认可对方,很多时候,只是需要别人的重视和喜爱
她说自己打小就是这样,对于那些批评她,拒绝她的人,她都会竭尽全力去重新获得他们的尊重。
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
但, 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很可怜,也很受伤,虽然这样做,也确实可以减少人际冲突,可却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的冲突。因此常常自责,甚至自我破坏。
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将这种行为定义为性格神经症,来源于我们内心的冲突。但有冲突并不是就等于得了神经症。
神经症者是在冲突中感受不到自己的感情和欲望,当被他人攻击时,会产生恐惧害怕的感觉,但同时又极力压制这种情感。
又根据行为表现的不同,将这类人分为三种类型:顺从者,抗拒者,疏远者,本篇就讲其中的顺从者人格
为什么她要压制自己呢?
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阐述:神经症者只对安全感有着无法满足的需求,至于对感情和赞扬的疯狂需求,其实并都不是发自内心的,它们都隐藏在他对安全感的需求后面
所以,她是为了安全感才做出这些事情
顺从型人格是如何产生的?
人格的混乱和缺失是造成神经症的原因
弗洛伊德认为,它们是患者从孤单害怕失望中,得到的面对生活的方法。隐藏在在背后的焦虑让他们的性格产生强迫性。他们迫切需要安全感
本书的作者在研究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设想后,添加了文化因素,认为源于儿童时期他与别人,他与自己的关系的变化
顺从型人格的表现有哪些?
- 在与别人发生争执时,选择逃避
顺从者的人在生活中总是把主动权让给对方,自己站在次要位置
努力压抑着自己内心对于胜利的渴求
在他人面前表现出妥协和无怨无悔的态度
在日常工作中遭受批评或者攻击,第一反应不是对错,而是把错误揽到自己身上
对于情绪健康的人来说,虽然与别人发生争执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但是总的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顺从者来说,却并非如此。在顺从者的内心深处,总是把自己的欲望隐藏起来,就怕被别人看出来。一旦遭受攻击,就会无意识的服从和讨好
顺从者的这种心态的养成是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文化因素、幼年时的遭遇、父母的教育方式等等。
从根本上来说,顺从者之所以会出现顺从行为,是源于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恐惧感。他们无法直面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定,试图用逃避的方式来寻求安全感
- 不相信自己,也没有自己的想法
我之前总是会问身边的小伙伴:你看我穿这条裙子好看吗?我涂这个颜色的唇彩好看吗?我是不是应该去考在职研究生提升自己呢?你觉得呢?或者我还会问:我总觉得自己应该考个在职研究生,可他们都说没用,你也这么觉得吗?
如果朋友说“这个裙子不适合你”“你这个年纪,读在职还不如早点嫁出去”,往往这个时候,我就会放弃自己之前的想法。
逐渐感受到了不对劲,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不能自己做主呢?为什么要符合别人的要求呢?
按照别人的审美打扮自己,按照别人的要求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想想觉得这样的人生好累,一点也不开心。
顺从者在生活中不信任自己的表现更为严重
如果你认为顺从者在生活中只是工作能力低,学历不高的这类人群可就错了。
部分顺从者能够在擅长的领域做出一些成绩。但是当遇到更优秀的人,便不自觉地觉得自己没用,把自己矮化
- 拿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看待自己
顺从者的另一个特点,也是最致命的
别人夸他,赞扬他,他的自尊心就越强
别人诋毁他,打击他,他就很受伤
这种逻辑方式是很特别的
比如:一个同学结婚,没有请顺从者,他就会感觉到受挫和打击,自尊心也随之降到冰点。但顺从者并不表现出来,当没事一样,表面上还是接受,继续跟同学套近乎,为的就是夺得同学的尊重,但心底是深恶痛绝。看似是有“受虐倾向”,其实源于顺从者的价值观不够成熟。
如果你认为这些都是他有目的去取得别人的好感,那就太委屈他了。顺从者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连他自己本人也没有意识到。明明不喜欢,却还要委屈自己,这种矛盾的生活方式折磨着他
你以为的尝试其实是在掩盖——顺从病症的危害性
不管顺从者做了多少尝试,仅仅是掩盖了问题,因为没有解决本质的冲突,而是让冲突以另一面目出现
顺从者无法从困境中走出来,进而产生恐惧。
在夜以继日的恐惧当中,顺从者会开始愤怒,在愤怒的潜意识当中表现某种强迫性的暴力倾向。
此时,顺从者的防御机制遭到破坏
转而恐惧外化,暴露在人前,真实的自尊不断下跌,直至对生活绝望
如何终结顺从病症
从人格中产生这些冲突的因素入手,这是釜底抽薪之策
1 分析治疗,帮助顺从者找回自我,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需求
2 顺从者必须意识到,他企图达成的妥协是不可能实现的
3 让顺从者明白,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弊大于利
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卡伦·霍妮指出,人格是可以改善的,所以人只要活着,就可以进行彻底的自我改变。
当我们处于内心冲突时,要学会处置内心的孤独感,收获成熟的价值观和内心,建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