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在微信上看到中学老师邓建强写的《故乡的年味》,颇生感慨,邓老师的文章写的真好,就像是一幅家乡过年风俗全景图,从中我们闻到了久违的家乡年味。“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过年”又是怎么来的?曾听老师讲过“过年”的来历:”年”是一种头长角的凶猛怪兽,每到除夕日就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于是家家点火,烧竹子(打爆竹)来驱赶“年”,这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我参加工作之前年年在老家过年,过年前一个月家家就开始忙乎起来准备年货。年货基本上是自己做,如做年糕、发麦芽,打爆米花做冻米糖、炒花生、炒芝麻、酥豆子、打麻子等等…城里人条件好,年货从商店里直接买,不用劳累,但也缺少了些年味和乐趣。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一方面是放寒假了不用上学,好玩;另一方面是平时没有腥味,过年有鱼肉吃,解馋;还有就是可能会做件新衣裳,更刺激的是除夕夜大人会发压岁钱,尽管多半是些硬币或毛票。长大后对于过年的兴奋劲慢慢消退,随着时代发展,生活富裕了民俗东西少了,守岁变成了守“春晚”。近年来讲环保禁放烟花爆竹,安安静静年味更淡了。现在过年拜年无外乎就是天天凑一块喝喝酒,打打牌,有的去庙里烧柱香,越来越没什么乐趣。有些城里人作兴去歌厅K个歌,或是出去旅游什么的,倒还觉得有点新意。 尽管年味淡了,但在人们心里过年依然神圣,过年意味着团圆,意味着吉祥。对于长久在外打拼的游子,那份对亲人对家的思念令他们的脚步风雨无阻,在外面混的还不错的人,更是有种衣锦还乡的兴奋冲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因此一年一度的春运便成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人流奇观。
到了知天命的岁数,久在他乡的我对于家乡的年味记忆渐渐模糊了,而对年的理解多了一些不着边际的想法。年是考量目标任务实施完成的重要时间节点。国家要编制五年、十年规划,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要发布年报,单位和个人岁末年初要写年终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我们读中小学时,新年开学老师总要布置写《新学年打算》,年年重复八股文;年是一种计量计价单位。它用来衡量一种能量,价值,如,年产量、年吞吐量、年产值、年利润、年收入等等……年是记录生命成长的里程碑,是一条单行道。从小到老,人要经历幼稚童年、懵懂少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耳顺之年、耄耋之年,垂垂暮年,直到生命终结总结一句:享年**;年又是生命高度的标尺。普通人交往,初识时喜欢关心对方的年龄年纪,礼貌问声:“您是哪一年的,属什么?”,相处对象时双方的年龄是彼此重点关注的信息,一般男大女小的搭配容易成功。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尊重年龄和年纪秩序,所谓长幼有序,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小孩做了错事,叫年幼无知,少年犯了错误,叫少不更事,青年人性格冲动,叫年轻气盛,这里面饱含长辈对小辈的宽容和爱护。如果您是一位年长者,到哪都能受到晚辈的礼让,宴席的上座一定为您留着。《论语》有言“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仗者出,斯出矣”,所以年老有年老的好处,不必自卑。至于义结金兰的英雄好汉,年龄大小排次更是重要,一定要搞清楚谁是哥谁是弟,然后发誓: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年真的是一头猛兽,给人一种压迫感,它追赶着日子跑,催人老去。常听人感叹,这一晃几年过去了,常有人念叨,时间都去哪儿啦?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感慨青春易逝,时节如流。不过,觉得时间过得快也不是件坏事,说明日子过得挺好。“十年一觉扬州梦”,老杜的话表面看好像后悔虚度了年华,其实他是感叹扬州花花世界的生活过得太快,没玩够,回忆起来美滋滋的。我们普通百姓既没钱也没闲,哪还有机会做“扬州梦”?如果日子过得难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一天总不见黑,感觉度日如年。我们都羡慕天上神仙的日子过的快活,据说天上一年当凡间十年。
曹公《龟虽寿》诗云:神龟虽寿,猷有竟时。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人的一生中能过的年只有区区几十个,所以在我们有生之年,争取不要辜负年岁里的每一天,努力增加生命的厚度和长度,秘诀就是平和加快乐。即便你过得有点苦,也要苦中作乐!
新年总是给人以新的希望,我们寄望新的一年平安和顺,心想事成。快过年了,道声:过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