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颜色——活化思维的润滑剂
关于颜色的使用,前面也有提到过,这里根据课程内容单独拿出来再记录一下好了。
相信看过了第一次课程作图后,对于颜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颜色的使用具有四大作用:
活化大脑
集中注意力
缓解视觉疲劳
分类信息群
色调要求自然清新,又要能表现厚重有力量。具有视觉冲击力,不能偏暗。
因此颜色的使用也有它的规则:
中心图≥3,关键图≥2。
分支不重复,主次统一。
关键词统一用黑色。
忌颜色单一,跳跃少,归类不准确。
按照这样的规则来绘制,轻松解锁一幅规范的思维导图。
对于初学者来说,但求依样画葫芦的规范,先打好基础,后面的灵活运用还有待深挖。
之前本来还觉得自己画的思维导图,颜色用得有点多,看起来很花哨了。听完这节课理所当然的接受了自己画的花哨画儿。
当然后续的画也就知道注意一些了,就像下面这幅第七课的画。同时你也能发现这里也踩了一个惯坑,小图标的荧光色选取不当。
而且我之前在网上看过几节素描入门课程,原本自认为已经基本掌握了画圆的方法,结果圆也没圆。
还是要多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呀!
8.画一幅高质量的思维导图
最后一节课题为画一幅高质量的思维导图,前面的课程已经分别讲了一幅思维导图所具备的每个元素,所以最后就是画。
也就是梳理一遍绘制一幅思维导图的完整步骤。
一、准备工具
A4白纸,草稿纸,笔,清晰的大脑。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先准备好作图工具是画好一幅思维导图的基础。
这里主要说一下需要准备的笔。黑色签字笔、水彩笔、彩铅等;当然最好一并准备上铅笔和橡皮。
相信都能看出来我用的什么彩笔了吧。没错,就是水彩笔,而且是比较劣质的水彩,12色的。
没有用过高档的水彩笔,不知道容易晕染是不是水彩的通病。但是劣质的水彩更容易晕染,不好把握。
所以个人还是建议准备彩铅,可能彩铅本身颜色会比较浅一点。在选择颜色的时候,注意选择深色点的,或者多图涂几次。
二、明确目的
确定中心主题,相应地确定下中心图
三、确定主分支数量
这里就可以用到前面提过的九宫格了,用其进行发散思维,再通过判断、选择、排序,有逻辑地理出主分支。
四、布局分支
确定好主分支数量之后,就可以开始布局分支了。这里就要尽量多的使用关键图,图文并茂地表现帮助记忆。
五、回看
作完一幅思维导图之后,要回过头去看看。
看看哪里做的好的,哪里需要改进的,就是在这样的练习加复盘中提高作图技能。
这最后一节课程,老师系统的讲解了如何从整体上把控一幅思维导图,知识点明确,通过举例子逻辑清晰的表达了一幅高质量思维导图的画法。
坚持做一件事不容易,但是坚持下来了感觉还是很爽的。一开始没想过会每一天都坚持画下来,但是做到了,很意外也很有成就感。
只是到最后一天了还是有些松懈,比如最后一次课程的导图。就是直接模仿的老师课后放的图,而且原本还打算不画了。
所以我发现,在一段时间里坚持打卡做一个事情,尤其是有奖励性质的,一点都不难。难的是那段时间结束之后还能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