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鉴今(十五)励精图治的武丁为什么继位之后“三年不言”

通古鉴今(十五)励精图治的武丁为什么继位之后“三年不言”,原因有三

盘庚迁殷后,实行汤政,商朝逐渐强盛。而整个商朝,则在武丁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武丁是盘庚的侄子,商王小乙的儿子。

据历史记载,武丁在少年时期,就谨遵父命,到民间去生活。

在民间,他和百姓们一起辛勤劳作,了解底层百姓的疾苦。一般情况下,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君王,大都不会太坏。

武丁继位之后,每天脑子里想的就是怎样复兴商朝,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力的大臣来辅佐。所以武丁“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很多翻译说武丁三年不说话,简直太扯了,武丁又不是个哑巴,三年不说话还不得憋死啊。这段话的意思其实是,在武丁继位之后,因为没有得力的助手,所以不怎么插手政务,而是把政务都交给冢宰,自己在一旁观察国家的形势。

关于武丁为什么“三年不言”,我觉得绝对不是为了观察国风那么简单,“三年不言”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复杂。

第一

刚继位的武丁,自己的权力还没有稳固,所以并没有着急插手国政,而是努力巩固自己的权力。

第二

武丁的少年时期,是在民间度过的,《尚书 无逸》上说他“旧劳于外,爰及小人”。所以他对下面的大臣并不熟悉,甚至是很陌生的。相应的,下面的许多大臣,也有可能对从小生活在民间的武丁并不感冒,所以武丁的话语也显得并不那么重要。

第三

尚书上还说武丁“其惟不言,言乃雍”,意思是武丁一般不说话,一说话就很恰当和善。从这里可以看出,武丁在这三年里是谨慎而又小心的,不然一个初继位的君王,很难做到“言乃雍”。

那么武丁为什么这么小心谨慎呢?还是因为他自己手中的权力不够稳固,缺乏足够的安全感。

这一点,从他后来破格提拔傅说,和他权力稳固之后所进行的管制改革就能看出来。

所以,武丁继位之后之所以“三年不言”,还是因为武丁的王权不够稳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开始觉得很无聊的电影,到最后竟然感动得不得了。恩爱的老夫妻,独自在外漂泊的人,与家人的和解与相见,还有两人最终的相...
    旭Louis阅读 229评论 0 0
  • 本来想把题目缩少一点,讲明白为什么要读历史,但又发现与我的首发文章又太多相同的地方, 同时因为在我读书的时候...
    b96282a0fd8f阅读 2,718评论 2 1
  • 蓝天深邃,白云悠悠,不是在通往美丽甘南的悠长柏油马路上,也不是在去往神秘滇藏的茶马古道上,这是一条熟悉但未曾让我厌...
    一抹恩阅读 469评论 1 2
  • 远,匪夷所思,目光放远,有远见之名。也就是预知未来的自己!具备的三个能力:洞察力,判断力,学习力!
    wh王辉阅读 14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