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暑期在无印兼职时,机缘巧合,和当时店长桑桑一同去了次终南山,为拜访看望她的一位昔日老友。
出发前,听说这个姑娘年纪轻轻,便已拜师、学琴、修道,一直过着清净素雅的隐士生活;再加上曾经在“VICE”上阅读过一篇推送,内容以第一人称视角,详尽叙述了作者登终南,体验修行人士的日常,因而便对此地心生向往,扬言待自己考研结束也要前去朝拜、洗去红尘浮华、断了青丝和愁绪......
一行五人一早驱车越过盘山路,在一个灰土土的两层宿舍楼样貌的建筑前停靠。一抬眼,看到门前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鞋子,原来是学员正在室内上课,个个盘腿而坐,师傅在最前传授琴技。
没一会儿,没有铃声,安安静静地,许多人便陆续走了出来,才得知是下课。这些学员拥有各自不同的年龄、体貌和性别,大到中老年、小至孩童,或结伴、或独自找到一个座位,不顾旁骛地开始练琴。
随即我们也见到了那姑娘,清澈的眸子一直都在笑,身形矫健干劲十足,浑身充满能量,像小太阳一样,跟我预设的,冷若冰霜、目含笑意、行礼克制的道姑形象相去甚远。我们找到了块儿大草坪,晌午的太阳直直地投射下来,体感很舒适。
看大家坐定,我提议:”弹个曲子听听吧“,她顺手递给我一笔记本,我一翻,手写的密密麻麻,是文字谱,“想听什么,点!”我挑了个篇幅最短的,”那就阳光三叠?先来个简单的。”
说实话,山间的自然环境音过于丰富,溪水、鸟鸣、树叶和风,把本就不大的琴声盖住不少,得贴着耳朵近听,才可依稀体味。
有那么几个瞬间,阳光灌进手指缝里,我们谁也没说话、没刷手机,就是呆呆地望着,似乎这样出离的场景来之不易,没人敢忍心打搅。
过了许久,路那头过来一男子,抱着琴。近看,头发蓬乱、不修边幅,自是浑然不觉,仍跟我们热情打招呼,是那姑娘的师兄。
一张口,爽朗大方、糙劲儿十足的口音令人倍感亲切,典型的一东北汉子。简单几句攀谈,得知因其生意事业失败的压力,特来此地闭关修炼。自然,所谓师兄,琴曲信手拈来。
临近午后,大家决定爬一爬山。择一不起眼小道,感受前人驻足停留过的景致。
店长桑桑平日是个负责、干练、独立的女性,但在镜头前却腼腆羞涩、不知所措,我找了个片绿从,让她放松,内在跳出的少女气质和自然环境很好呼应,清新怡人。
在半山腰一块儿大石头上,掏出啤酒、零食,每个人脸上写满幸福。
继续向前,走了将近一个小时,脚底已经开始酸胀,我们决定看一看前面的瀑布就回撤。山里的湿度很大,植被苔藓茂密,稍不留神脚下就会一滑。那瀑布,实然并不见得有多么壮观,但是最终我们都努力到达,将不虚此行的一种意义达成,这也是值得喜悦和满足的。
来之前,幻想中的终南山多是文人雅士笔下的世外桃源、纯净乌托邦;来之后,才发觉这里没有所谓的神仙道士、浩海云烟,只有平凡淳朴的人。而对于“隐居”、“闭关修炼”这些字眼,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离自己无比遥远,过分神秘。现代人的隐居避世法,或许是返朴归真,前往山中,终日食素饮泉、操琴耕田,当我们远离互联网、放下外卖,独自面对月亮、日光,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们是否又能看到自己。
与这个小太阳般的可爱姑娘相识,更新了我对这个群体的刻板印象,“修”不在乎形为何,讲求的更是内修、心修以及神修,一个宁静的自我,胜过所有。
祝他们永远相信,永远快乐。
感谢阅读
点击右下好看 支持这枚野生摄影师
同时 欢迎约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