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6班 谭海琳
现在使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知道朋友圈这个功能,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不是起床而是躺在床上刷朋友圈,晚上睡觉也要再刷一会朋友圈的行为似乎已经成为现在很多人的常态。它和qq最大的区别就是交友范围的不同。据调查统计,微信有82.93%是现实中的朋友,10.98%是通过qq认识的好友。由此可见,微信是建立在以熟人为基础的社交软件,加的好友大多数都是生活上与自己有交集的人,像老师、同学等。这是朋友圈好友互动的前提。而你发的朋友圈只有好友可见,而朋友圈下的评论更是只有共同好友才能看到,这样一个小小的朋友圈就相当于一个熟人社会,用费孝通老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就是“礼俗社会”。在这样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能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熟悉让我们产生归属感。现在社会发展过于迅速,许多年轻人到其他城市打工,流动性强了,熟悉感却下降了。这些打工的,甚至还有城市里的一些人有时候很难找到集体归属感。而人都是需要情感交流与归属感的动物,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的交流机会,微信朋友圈刚好提供了这一平台,满足了人们必要的心理需求,它突破了时空界限,有时俩个其实不怎么熟的人,互相点赞对方的朋友圈,你一条评论我一条评论,一来二去,也就熟络了感情。有时就某一话题评论点赞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一种身份的认同感。朋友圈就像一个你在外面到处碰壁回来疗伤的心灵诊疗所。
现在又流行起一个词,叫“熟人买卖”。“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我们是熟人,你卖的东西我信得过。”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不要与陌生人讲话”的思想理念已经根深蒂固,陌生人之间人际关系冷漠,不敢与陌生人之间进行深入交流,但是熟人之间则不一样,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人们也就更愿意从熟人那买东西了,而熟人卖东西,你也得象征性地帮忙买一下,因为这是人情。
又比如说朋友圈的投票现象,其实本质上比的就是人脉关系,熟人社会的一个特征就是讲究人情,它不在乎做事的效率,而要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在朋友圈中有很好的体现,朋友投票往往看的不是被投票者的自身素质,而是与其的亲密程度。
这样的朋友圈映射了一个小型的熟人社会,而我们的未来社会发展趋向会一直朝着熟人社会发展吗?流动性强、规模大的社会,真的不会冲淡血缘和关系的利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