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分享《异类》第三、四章——《天才之忧》。作者通过对比少年天才兰根和奥本海默的成长经历发现,“智商门槛”的存在,导致用智商已经无法区分出两个本来就聪明的孩子。与其说非凡的成就取决于天赋,不如说取决于机遇。
兰根(智商195)出生在贫困家庭,继父酗酒失业,母亲无力养育好自己的4个子女。在学校失败的求学经历让其对学校充满失望和怨恨,最后,这位天才少年只能在底层现实生活中苦苦挣扎。
跟兰根不同,神童奥本海默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念博士期间因为对导师在科研方向上的安排不满,他准备毒死自己的导师。犯罪未遂被处缓刑,但是最后校方为其提供心理治疗,20年后,奥本海默被委任为“曼哈顿计划”首席科学家。
相同的少年天才,不一样的人生命运。
作者从兰根和奥本海默的家庭教育出发,引出底层家庭的“自然成长”和中产家庭的“协同培养”对天才少年的至关影响。
中产家庭父母总是和孩子协商,晓之以理,更愿意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孩子,充分发掘孩子的天分。所以“协同培养”的孩子更懂协作,有很强的权利意识,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贫困家庭的父母总是震慑权威,行事消极,所以“自然成长”下的孩子充分发展机会受限,但是他们却更懂得守规矩,更少牢骚,更多独立性。
所以,智商高的孩子并不一定梦成功。古有少年“伤仲永”,成大器的人估计真的缺不了“天时地利人和”。现实多半“月有阴晴圆缺”,面对成功渴望,不抱执念,知道自己尚不能掌控命运,于奋进中等待非凡机缘,也许我们内心就能多一份操守和宁静。
图/文 小胖菌
这是小胖菌思维导图的精进之地,也是思维导图死磕世界。这里我会经常分享我的思维导图作品,分享我的创作过程和感悟。传统思维导图清晰明了,创新思维导图有趣有料。喜欢本文欢迎点赞和打赏,也欢迎继续关注我,一起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