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什么生活的苦都能吃就是吃不了学习的苦。
把同样的事情低效重复了无数遍,然后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和社会的不公平。
把最宝贵的时间精力消耗在低效重复的事情上。
重复着旧的行动,却想着得到更新更好的结果。
种芝麻想收获西瓜,或者春天养几盘仙人掌,让仙人掌自生自灭,
却想在秋天收获美味可口的苹果。
不可能啊亲
那么回到最现实的事情上,怎么把想到变成做到,并且做出成果。
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可以尝试一下。
高效三环学习法
单环学习:
我要改变什么行为,是在行为人这个层面的学习
双环学习:在目标层次上的学习
三环学习:我要改变什么心智模式,因为在你的行为目标后面往往是心智模式起作用
单环学习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来给自己的经历下判断:是长的短的,丰富的贫乏的,还是充实的空虚的。但是,一个人既没有千里眼也没有顺风耳,拘束在肉身中所能够体验的范围和距离是相当有限的。但我们还是会擅自片面地判断事物,所以个人认识的极限又不自知,会导致很多判断出错,这是人类共有的缺陷。
就好像在网上有过热议的香港小学的入学测试题一样所认知所限制。
有套用各种计算公式,然后抱怨太难的。有用这个报道开设课堂收智商税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解读方式都有。
而把这张图倒过来之后,那么这道题目的出题范围就是100以内的数数了。 86、(?)、88、89、90、91
是计算能力的越纲吗?显然不是,而是认知模式的转换而已。
双环学习:在目标层次上的学习
最幸福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总有一个踮起脚能够着的目标,吸引你踏踏实实始终向前走
这是白岩松先生《白说》的一段话。
太过高大上的目标,会让人绝望,失去追逐的动力,
最终身的目标分成多个长远的目标,把长远的目标变成多个短期的目标,把短期的目标变成多个跨起脚就能够着的目标。
吸引着你踏踏实实始终向前走。事情是一件一件做出来的,而不是靠想出来了。
三环学习:我要改变什么心智模式,因为在你的行为目标后面往往是心智模式起作用
5W1H六何分析法就是一种比较接地气的心智模式。
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What(何事),1H是指How(何法)
就像写作文章,这件事情一件
WHO(谁写)=你自己
WHEN(什么时候写)=现在就开始写
WHERE(在哪里写,)=手写/电脑上码字
WHY(为什么要写作)=写作可以让你的思考不仅仅是停留在大脑里,而是让它们呈现出来,有了更多的反馈,可以思考的更全面和更深入。
WHAT(写些什么) =写把一些通用的规律应用到写作中,提升作品的质量
HOW (怎么写)=1,标题,2,大纲,3,观点,4,故事,5,总结。
有了这样一个心智模式,写作就变成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
剩下的就是不断的练习,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了。
为了你的未来,为了你的安全,我们不能再一直把谷子送到你的嘴边,除非我们永远把你像鸟一样关在笼里。你当然不希望被关,你当然想飞!那么,请你学习飞翔、学习觅食、学习工作、学习受苦的日子!
——刘墉《肯定自己》
刘墉先生的这段话和大家共勉。